A股整體仍有震蕩可能 投資主題或向國企改革切換
近期,A股主板與創業板指數皆止跌企穩形成溫和整理格局,投資熱點也逐漸切換到國企改革、節能環保、醫療教育等。在政策預期升溫、經濟預期趨弱態勢下,預計3月上中旬指數上下兩難、投資主題局部活躍的“焦灼”局面仍將持續。但下旬起隨著經濟和企業一季度盈利數據滑降壓力,以及市場調降盈利預期壓力的增強,A股整體仍有震蕩的可能。
在傳統行業預期滑降、新興行業盈利增長幅度跟不上股價漲速的態勢下,現階段A股整體依賴盈利驅動勉為其難,只能繼續依靠主題驅動。在所有新興技術、新興產業、新興業務模式的投資主題被重復“翻耕”之后,新興產業的投資主題或將逐漸進入休整期。
除節能環保、醫療教育兩大行業主題外,我們認為能對A股起整體性作用、能激活主板行情的非國企改革主題莫屬。國企改革的核心是“混合所有制”,即國有股權在保持控股或相對控股的前提下轉讓超持部分的股權,引入民營資本或外資資本,此舉具有“一石三鳥”的作用。一是,超持股份的股權通過溢價轉讓既達到了盤活了存量的效果,又獲得了政府和企業經營發展所需的新資本。如果國有股按照壟斷性行業保留51%、相對競爭性行業保留1/3持股、充分競爭性行業全部退出的目標,所有國有股超持部分按照一定溢價轉讓將能釋放出數十萬億的新資本,能較大程度上改善政府財政、企業資本,乃至民生需求不足的困境;二是,引入民資和外資既能帶來新的經營理念、提升國企的經營效率,又對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國企引入了新的約束機制,能很大程度上改變許多國有企業政企不分和“等、靠、要”等經營陋習,同時能對“國企服務于GDP”的無效投資、過度投資的低效經營習慣,以及創新乏力、利益輸送、滋生腐敗、權責利界定不清的舊機制形成新的約束;三是,有利于推動打造服務型政府的各級行政改革的落地,“混合所有制”下國資委由企業的管理者轉型為類似主權投資基金的投資者,職能由政府的管理部門轉變為企業的投資者和資產管理者,并且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原則下,職能轉變后的國資委可以按照市場化原則對下屬控股和持股企業的“投資組合”進行適時優化與調整,也可以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成長性上佳的優質民企和外企通過收購兼并形式進行購并,納入旗下企業的產業鏈和充實到旗下的“投資組合”中,以保持“投資組合”中資產的優越性和競爭性。
顯然,國企改革是個大題材。首先,目前部分先行的省市已經有國企(集團)整合的案例陸續出現,后期各省市爭先恐后全方位鋪開是可確定性事件,所涉及的行業層面、企業層面、地域層面足夠廣。其次,在“盤活存量”大背景下、具有深遠意義的大范圍國企改革至少會持續若干年,在股市層面上投資主題的周期足夠長。再則,未來通過盤活存量、引入資本、引入機制促使國企經營效率提升,進而促使盈利整體提升是可預期的,不能確定的是盈利會因此提升多少幅度,這決定了國企改革的行情性質還處于主題投資階段,也使行情具有“朦朧美”的特征。國企改革的題材足夠大,行情規模能有多大?能否形成“輪炒”的行情格局,并激活沉悶已久的主板行情,則取決于流動性規模。
當然,蘊含國企改革主題的上市公司大多身處于傳統行業,改革主題預期與盈利能力弱化的現狀對現階段行情構成了相互牽制。因此,有待于3-4月份年度與一季度盈利數據的落地,才能在深入梳理之后展現改革主題的魅力,這比較符合我們之前“3月焦灼、4月定勢”的行情預期。A股傳統產業股與新興產業股的高度分化已經持續一年多,當前出現了創業板漲出泡沫、部分傳統產業行業龍頭企業跌出購并價值的局面。
這一局面的出現,意味著A股原先那種新老產業高度分裂的行情結構已經難以持續。在結構化演繹、主題驅動的市場特征下,之前高度繁榮的新興產業主題,或將逐漸向傳統產業全面鋪開的國企改革主題進行切換,A股整體或將逐步進入新牛市周期的前夜。(阿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