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溫和震蕩向上將持續 投資者預期漸回歸理性
導讀:昨日早盤,歐美股市隔夜的上揚,對A股起到提振效果,滬深兩市稍做休整便在銀行、地產等權重股的護盤下穩步回升。盤中,自貿區概念股偃旗息鼓,土地流轉概念被市場所挖掘,市場掙錢效應明顯。市場熱點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風沙治理、互聯網等板塊,而上周大漲的互聯網金融、黃金、交通設施等板塊出現調整。
在金融、地產等藍籌股回升的帶動下,昨日滬深大盤收出小陽。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收于2123點,上漲25點,漲幅1.18%,滬市成交1124億元。
昨日早盤,歐美股市隔夜的上揚,對A股起到提振效果,滬深兩市稍做休整便在銀行、地產等權重股的護盤下穩步回升。盤中,自貿區概念股偃旗息鼓,土地流轉概念被市場所挖掘,市場掙錢效應明顯。市場熱點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風沙治理、互聯網等板塊,而上周大漲的互聯網金融、黃金、交通設施等板塊出現調整。
對于昨日金融、地產等藍籌板塊的崛起,國投瑞銀基金(博客,微博)量化投資總監路榮強表示,當前滬深300金融地產指數正處于8年歷史估值谷底及政策改革紅利的交匯處,加上金融地產板塊本身彈性較大,具有長持短投兩相宜的良好特性。另外,金融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整體宏觀經濟起著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目前來看,滬深300金融地產板塊目前包括銀行、券商、保險(放心保)以及房地產等行業,涵蓋了重量級的藍籌類國企。對此,富國國企基金經理馮彬也指出,這些大型國有企業和企業集團的股東背景相對雄厚,財務相對規范,投資方式較為明確,其在經濟發展運行中還發揮著龍頭作用,因此相較于民企更能得到市場各方的認可。除了主體實力雄厚這一最主要的優勢外,國企在信用保障能力、流動性以及發展潛力等方面也具有優勢。
對于接下來一段時期的市場走勢,華商動態基金經理梁永強表示,在經濟增速減緩,流動性寬裕的大背景下,指數整體可能不會有太強的表現,但一些符合未來轉型方向的板塊會讓市場出現一個結構性牛市。未來中國經濟最大的趨勢是轉型和結構調整。在這個大趨向過程中,股市作為資產證券化的主戰場可能會持續受益,而實體經濟中產業結構的巨大調整也將使得股市中的結構性機會愈演愈烈,符合長期轉型方向的行業和優質企業將長期受益。
鵬華豐泰基金經理戴鋼認為,當A股的低位震蕩成為一種常態,投資者預期也逐步回歸理性,讓資產平穩增值成為首要訴求。今年以來市場一改往日的平靜,風波不斷,這對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管理形成較大的考驗。風格穩健、操作謹慎,往往能更從容地化險為夷。
短線來看,只要大盤站穩2100點,成交量不出現大幅萎縮,溫和震蕩向上反彈或將持續。
(陳重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