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機構預測周二大盤走勢
導讀:小盤股的異軍突起讓上周五的恐慌盤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大盤也在周一走出了探底回升的走勢。不過光大“烏龍門”事件仍沒有完,隨著光大持有的股份與股指期貨空單逐漸被解凍,今天探底回升極有可能暗藏著巨大的殺空異象。
探底回升藏巨大殺空異象 周二主力或有驚人動作
在光大烏龍指事件下,昨日兩市股指清理了周五追高買入的恐慌盤,而后在創業板指的帶動下出現了探底回升的走勢,10日均線亦失而復得。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指數均出現了共同上漲的良好局面。
從盤面來看,昨日銀行股的表現較為穩定,較好的支撐了指數的運行。而上周五大跌的創業板指數昨日再度扭轉乾坤,出現了一個大漲格局,顯示資金依然對小盤題材股頗有興趣,如寬帶中國概念股、IPV6、云計算、4G概念等均是充當了反彈龍頭。而據好股道資金顯示,電子信息與通信行業在周一資金流出分別達28億和20億,兩大行業共流入近50億,足與跟光大周五巨資打權重漲停的資金相媲美了,出現漲停潮亦不足為奇。因此在小盤股王者歸來之際,投資者對主力深度介入、符合網絡電子消費縱向延伸和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小盤股均可逢低布局。
小盤股的異軍突起讓上周五的恐慌盤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大盤也在周一走出了探底回升的走勢。不過光大“烏龍門”事件仍沒有完,隨著光大持有的股份與股指期貨空單逐漸被解凍,今天探底回升極有可能暗藏著巨大的殺空異象。
昨日光大證券發布了一條重要信息,就是上周五買入的股票暫不賣出,而其周五買入的7000多手股指期貨空單將會逐步平倉。昨日還不錯,機構們沒有大幅圍剿光大證券空單的意思,給了光大證券平倉的機會,其實光大證券或許希望機構們圍剿他一下,因為按照預期,光大證券如果在這7000多手空單上賺了錢,而且被判定違規的話,可能會被沒收全部盈利,并會按照盈利的數目加倍罰款,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光大證券期指空單賺得越多,可能被罰得越多。
不過今天大盤的上漲顯然讓光大的7000多張空單出現了虧損,而光大也說了上周五買入巨額的權重股暫時不賣出,這就意味著若大盤下來的話,光大將再一次出現巨額虧損。不過從昨日機構大佬沒有圍剿光大的行動來看,后市這些主力反而有可能拉光大一把,就是進一步殺空,讓光大在周五買入的股票有機會突圍。同時這也符合了管理層維穩的意圖,股民近期悲憤的心理也能得到安撫,乃是一舉兩得之舉。而若真這樣的話,那明日主力將會有更驚人的動作。
綜合來看,近期主力或響應管理層號召,對近期騷動不安的A股進行一定的維穩,進而安撫市場情緒。所以投資者在異常行情后,應消除烏龍指所帶來的恐懼心理,正確的看待機會板塊個股。對有政策利好扶持的,符合經濟轉型與升級的,且技術形態仍屬多頭排列的低估值個股,不應一時的調整而錯殺,而應堅定捂股信念,讓利潤最大騰飛。(廣州萬隆)
向下空間有限 A股即將進入反彈周期
近期A股市場的格局是漲不易、跌也難,這是目前國內外宏觀面綜合因素的反映。
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普遍超出市場預期,反映出國內宏觀經濟已逐步企穩。而隨著前期已推出的"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和國內需求的增加,市場此前的悲觀預期開始逆轉,進而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長將持續回升。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除非出現黑天鵝事件,或出現預期外強力政策性利好,國內經濟一方面缺乏亮點,另一方面,即便有亮點,亮點也“不亮”。也就是說,今年年底前,我國經濟形勢較為中庸,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去。而美國、歐洲經濟形勢出現好轉,將減輕我國今后一段時間出口方面的壓力。短期內,A股市場上漲、下跌空間都受到一定的壓制,多空平衡區域在1950點至2200點。
今年前7個月,銀證轉賬凈流入資金2584億元。如果扣除2000多億元的融資資金,前7個月銀證轉賬凈流入資金十分有限。其實,通過“融資、放大杠桿”進場的資金填補了抽逃資金缺口。7月份銀證轉賬凈流入804億元,而7月份滬深兩市融資余額變動不大,804億元資金的凈流入“含金量”較大,這或表明,滬指自1849點反彈至今,與7月份凈流入資金密不可分。但7月29日至8月2日、8月5日至9日,銀證轉賬凈流入31億元、凈流出79億元。7月份末空倉的A股賬戶占比依然高達六成,環比略有增加。這表明,目前主導A股市場漲跌的還是存量資金。
A股市場漲、跌有其自身運行規律,類似光大烏龍指事件對大盤影響是短期的。隨著8月底的臨近,A股市場又將進入反彈周期,在8月份余下的時間內,上證指數[0.83%]向下調整空間較為有限。近期,國際黃金、白銀和有色金屬價格出現反彈,且有望轉化為周線級別的反彈,同時國內稀土價格也出現上漲,不妨關注有色金屬、稀土板塊。(民族證券 徐一釘)
指數樂觀 結構謹慎
我們認為,就短線市場看,風險評價決定指數的走勢,風險偏好則引導市場的結構特征。
8月市場對于經濟、政策和資金的分歧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經濟面上,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之底究竟是7%還是7.5%,部分數據的回升是否有持續性;政策面上,三中全會之前無法確定政策和改革的大方向,只能依據離散政策事件做間歇式反應;資金面上,季末錢荒的時點性沖擊還有沒有,美聯儲量寬退出到底何時啟動。不確定性的認知在高位,意味著風險評價基本調無可調,其對估值的壓力也基本在頂峰。一旦三季度末經濟、政策或資金面的變化趨勢逐步明朗,不確定性收斂及隨之而來的風險評價下降一定會對指數形成正面的支撐和驅動。
風險偏好則與市場結構和交易制度層面的變化有關,如果新股發行重啟改變成長股的相對稀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擴容改變資金的結構偏好,而內幕交易監管趨嚴和交易制度的變化提供催化劑,那么風險偏好的適度下調和市場風格的階段切換將不可避免。
風險評價收斂,而風險偏好回落的大格局意味著指數相對樂觀、結構相對謹慎的基本判斷。市場情境已變化,配置則需要調結構。指數風險低,結構風險高的搭配意味著配置上必需進行相應調整。部分享有政策高彈性和產能提前出清的周期股領域開始出現博弈價值,比如化工、電力設備、房地產、通信、鐵路設備等;而成長股的熱點一定會轉移,建議消費股可關注確定性較高的大眾消費領域,而科技股則繼續關注由硬件到軟件的變化。推薦農業、食品、汽車、數據應用主題。(平安證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