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H股IPO再受阻 次級債危機陷兩難選擇
H股兩度上會均以失敗告終的光大銀行,今年再次重啟IPO,為給H股上市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而提高市場估值,光大銀行雖煞費苦心,但業內人士對光大銀行此次H股IPO不看好,并曝出了讓人糾結的債務危機。
據悉,光大銀行2011年曾3次發行次級債,共計達130億元,其中兩筆次級債已超過行使贖回權的期限。此外,光大銀行又于2012年發行了15年期67億元的長期次級債,加上之前共計發行的130億元次級債,光大銀行次級債總額已達197億元,錯過贖回期后,利息成本大幅提高,這帶來的資金壓力及風險可想而知。
接連發行次級債 終陷130億債務危機
據光大銀行公告顯示,光大銀行分別于2008年4月25日、6月27日與12月15日相繼發行面值總額為60億元、20億元和50億元,共計130億元的次級債,其中2008年4月25日發行的第一期次級債券中,有35億元為固定利率部分,前五年票面年利率為5.85% 。另外25億元為浮動利率,前五年票面年利率為基準利率加基本利差1.66%計算。2008年6月27日與12月15日發行的次級債利率分別為5.92%和4.05%。
此外,光大銀行這三期次級債券期限均為10年期,第5年末附發行人贖回權。如光大銀行分別在2013年4月28日、6月30日、12月17日不行使贖回權,其三期債券都將從第六個計息年度開始在初始發行利率的基礎上提高3%。
據悉,光大銀行目前這3筆次級債中,兩筆已經超過了行使贖回權的期限,如果光大銀行沒有行使贖回權,第一筆60億中的35億與第二筆的20億,利率將在明年激增至8.85%與8.92%。換句話說,光大銀行需要每年支付5億左右的利息。深圳某券商一名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如果贖回需要支付80億;如果不贖回,則每年要付出巨額利息,兩者對面臨資本金不足的光大銀行來說都不是好的選擇。
中國建設銀行一內部人士指出,在當前銀行流動性資金本來就緊張的情況下,130億次級債到期會使它的流動資金更為緊張,而可支配資金減少則可能對其吸存、借貸及中間業務等造成一定影響。
此后,光大銀行迫于壓力再次通過次級債的方式來彌補資本金不足。2012年6月,光大銀行發行了15年期67億元長期次級債(在第10年末附有前提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與該年度工行和中信銀行發行的15年期200億元長期次級債相比,其5.25 %的票面利率明顯高于工行的4.99%,也高于中信銀行的5.15%,融資成本較高。
加上2008年共計發行的10年期130億元次級債,以及2012年發行的15年期67億元長期次級債,光大銀行至今總共已發行了197億元次級債,其所面臨的資金壓力及風險可想而知。
130億元債務雪上加霜 H股IPO遇阻
光大銀行曾兩度計劃上市,但皆因種種原因而失敗。為給H股上市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提高市場估值,光大銀行可謂煞費苦心。然而現在卻遭遇次級債利率與年報業績下滑“雙煞”。
根據證監會的要求,內地公司必須獲得證監會的批準才能在港股上市。從目前的公開資料顯示,光大銀行尚未獲得證監會的批準。而按港交所的規定,上市公司在提出上市申請的時候,除了需要提交最近三年的年報以外,還要提供最新的季報。
如果光大銀行在9月還未獲得港交所的上市申請,屆時還需向港交所提交中期報告。那么,已經到期的60億以及年末到期的50億長期債券將會對此次上市造成一定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償債跟銀行凈利潤沒有必然聯系,但可能會通過流動性資金緊張引起的諸如借貸規模、業務擴張等能力受限而影響銀行營業收入。同時,高額債務會影響投資者心理預期,并反映到市場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