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IPO撤單量第一 去年高層拿千萬年終獎
企業IPO路漫漫,找個靠譜保薦機構有多難!據統計,在“史上最嚴”財務核查的強大壓力下已有269家企業主動撤單,其中國信證券保薦的項目撤單量第一,涉及23家擬上市企業。
被媒體戲稱為“保賤王”國信證券雖然負面新聞不斷,但這都不耽誤其高管享受超高薪水。此前媒體報道,坊間傳聞國信證券為其固定收益部門負責人孫明霞派發了8000萬年終獎。雖然國信證券予以了否認,但不可否認的是項目承包制的利益驅動讓國信證券大賺,投資者成了最終的犧牲品。記者電話向國信證券投行部老總魯偉求證,但其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短信也無回復。
國信證券1家撤單量“折桂”
據羊城晚報報道,記者發現,從截至到5月31日的撤單情況來看,有項目“變臉王”之稱的國信證券再度蟬聯第一,而剛剛被證監會處罰的民生證券撤單比例最高。
3月31日財務自查階段基本結束時,162家主動撤單企業里面國信證券的保薦項目占到15家,占所有撤單數量的近10%,遠高于其在會項目在證監會的占比。國信證券也在第一批企業財務抽查時被重點關注,抽出的30家企業中,國信獨中6家。
回頭來看,證監會的做法顯然是具有“先見之明”的。隨著最后107家“拖欠戶”情況明確,國信證券又新增8家撤單項目,本次財務核查下撤單量達到23家“蟬聯”第一,占269家總撤單量的8.6%。如今國信證券在會項目雖為45家也居各券商之首,但在666家的總量中占比約為6.5%,可見國信證券的承銷質量確實明顯偏低。
保薦公司七成業績“變臉”
據投資快報報道,記者對國信證券2009年以來保薦的公司的凈利潤增長率統計發現,有65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營業收入或凈利潤下降情況,占比高達67.71%。其中20家公司上市首年凈利潤即出現下滑,9家公司凈利潤連續兩年下滑。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隆基股份,公司財報顯示,2012年年度受累于無錫尚德破產重整,應收款項無法收回,公司凈利潤虧損5467.22萬元,上市后的首份年報即告巨虧。而科恒股份,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當年凈利潤大幅下降80.62%,可謂名副其實的“大變臉”。
讓人氣憤的是,科恒股份是二次闖關后成功上市,并且公司在上會前業績大幅飆升,其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200%。但是,在2012年7月26日上市前一天,科恒股份卻先行公告中期業績預警,稱凈利潤比上年同期預減超過40%。
除上述提到的外,2012年3月上市的慈星股份,當年年報凈利潤下降58.68%,2012年5月上市的晶盛機電,當年年報凈利潤下降46.83%。2012年6月上市的中穎電子,當年年報凈利潤下降61.76%。
千萬年終獎從何而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國信證券這種項目承包制就像個體戶模式,各干各的,憑本事吃飯。項目組領導自主設定人員招聘、人員分配、項目分配,甚至獎金制度。
國信證券固定收益部門負責人孫明霞在業內素有“券商固定收益元老”的稱號。在她的帶領下,國信證券總計獲得企業債承銷項36家,募集資金433億,總計為公司帶來5.2億元收入,也為國信固定收益部門帶來2億元獎金。
項目承包制確實有利于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孫明霞在合規情況下領取多少年終獎都沒有問題。不過如果是因為在保薦過程中未能披露重要信息,最終導致投資者出現大幅虧損,國信證券自己卻安享高額保薦費,就顯得有些“店大欺客”了。
項目承包制讓孫明霞領取千萬年終獎,也使得國信證券的保薦業務強勢崛起,卻也讓其保薦人員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之下難以盡職。投資者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