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心虛"牛皮市或延續 2250一線成上方阻力
上周五A股發力上攻,滬指成功收復2200點關口。當日兩市均收出一根帶上影線的中陽線,量能放大。創業板指數創階段新高。上證指數收市報2205.5點,上漲1.44%;深證成指收報8847.67點,上漲1.49%。滬深兩市全天共成交1630.6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放大逾三成。中小盤股維持強勢,中小板指收高2.03%,創業板指漲2.8%。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F1305合約漲2.1%。行業板塊全漲,醫療器械、環保、金融、造紙、電子元器件、電子信息等板塊漲幅居前。大市值股近乎全漲,中小板和創業板強于大盤。
技術分析,上周五大盤留有較長上影,沖高回落到年線下,說明多頭仍然“心虛”,但大盤暫時止住繼續下跌態勢,圍繞年線的爭奪仍未結束,大盤到目前為止依舊在下降通道中運行,上周五的中陽依舊沒有擺脫周線高點下移的局面,而成交量也始終沒有有效擺脫地量,要扭轉這種局面,大盤必須在二周內放量突破下降通道上軌2250點一線,才能確認反彈的級別,否則股指將延續震蕩調整的走勢。
綜合分析,從基本面來看,本周即將公布4月份的各項經濟數據。在PMI數值不佳的引導之下,投資者對經濟數據預期悲觀,這會引發市場短期的震蕩。除了進出口數據以外其它都不涉及具體的經濟運行領域,因此悲觀預期預計很快改觀;最近的市場反彈主要依靠權重股的帶動。從目前看,無論券商股還是大盤,周線圖形都超賣,階段性行情仍然可期。隨著通脹見底回落的一致預期形成,債市行情啟動。債市行情結束的拐點都處于復蘇階段,在形成通脹上行預期時結束。而股市往往都是在復蘇周期開啟前后啟動。2013年的弱復蘇是周期性因素推動,因此除非政府出重手調控,或者國際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否則周期性經濟規律將起主導作用,因此不必為短期波動太過擔憂。
市場觀點
西部證券:大盤慣性上沖后仍有回落
節后兩市雙雙刷新本輪調整新低后,終于迎來超跌反彈,滬指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1.27%。我們認為,市場超跌反彈的幾率和探底回升的要求都在增強,但政策受益股和主題概念股的交替活躍,不能掩蓋兩市量能匱乏的窘境,經濟增速疑慮仍在羈絆市場反彈的步伐。 進入本周,市場情緒的博弈無疑會在政策預期和宏觀數據之間展開,雖有諸如全國推進城鎮化工作、券商創新大會等主題類投資的利好刺激,但是,市場也將面對上月宏觀數據密集公布的影響,前端數據所顯示出現階段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始終制約著市場底部彈升的高度。預計本周初滬指慣性上沖后仍有回落,圍繞半年線的震蕩中樞進行整理或是常態。操作策略方面,投資者不妨跟隨市場節奏,半倉之下進一步調整品種配置,將行業景氣度欠佳的高估品種列為減持首位,具備強勢突破潛力的績優個股可耐心持有。
鄭眼看盤:反彈展開可參與短炒
上周四為長假后首個交易日,當天滬綜指砸出調整以來低點后即開始回升。上周五股市進一步轉強,當天上證綜指大幅反彈1.44%報2205.50點。此外,深綜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俱有不小漲幅,其中創業板綜指還創下反彈以來最高收盤點位。上周五內外部均有一些利好消息,為反彈提供了部分能量。國內方面,證監會主席肖鋼首次公開發言表示,資本市場要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載體。這樣的講話應該會引發投資者的樂觀遐想。周末筆者發現,最樂觀的投資者甚至聯想到了類似于“5·19”這樣的人工牛市,而謹慎的投資者繼續麻木,筆者個人對人工牛市之類的說法是抱謹慎態度的。因為目前的經濟環境若放在以前,管理層或早推出基建之類的刺激項目,或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政策?,F在這方面消息非但不多,我們反而聽到了“降低GDP增速目標”之類的說法??偠灾?,目前投資者很難看到切實的利好,頂多借某些疑似利好的消息或題材炒作一番。大盤跌到這個份上,技術面已明顯超跌,可能已經到了“不反彈一下就很難繼續下滑”的地步。這當口只要消息面沒有意外走壞,股指應有些上漲機會。
財通證券:超跌反彈動力在增強
節后兩個交易日大盤先抑后揚,滬綜指40周均線(目前為2180點)失而復得,日K線形成了早晨之星。滬指年線、半年線、10日、20日、60日均線纏繞在2210點附近,表明大盤短期面臨突破方向的選擇,但均線系統空頭排列,繼續壓制著股指。從技術角度來看,A股弱勢企穩后有望展開超跌反彈。技術面上,滬綜指40周均線(目前為2180點)繼續成為多頭生命線,目前該線危在旦夕。1949低點-2444高點上漲共計10周,自2444點調整以來已經超過10周,調整時間已經非常充分。而月線級別已三連陰,根據以往慣例,月線三連陰之后超跌反彈將一觸即發。從波浪角度來看,5子浪下跌之后超跌反彈的可能性在增加,但會屬于相對偏弱一點的反彈行情。1949低點—2444高點的0.618回調位為2138點,這是多頭最后的防線,如果無法在2140-2180點區域組織超跌反彈而是繼續向下尋求支撐,那意味著中期主板行情徹底走壞。目前主板市場弱,而中小板、創業板市場較強,表明市場結構性行情一直在延續,事件性和政策性驅動導致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繼續是投資重點,投資機會來自那些具有競爭力和護城河的公司,以及出現業績拐點的公司。穿越經濟復蘇力度的“新型城鎮化+科技創新+美麗中國”三大主題將受到資金持續關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