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國亮回歸 華匯人壽玩轉資本or回歸價值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關國亮將借華匯人壽重回保險行業。市場普遍猜測關國亮定將眼光繼續瞄準投資領域,尤其是在保險13項投資新政公布之后。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監管層在放開險資投資的同時,更決心推動壽險行業改革,治理行業“虛胖”,回歸價值本源。在關國亮離開的這5年時間里,保險行業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關國亮的回歸,又將為保險行業帶來什么?本網今天推出關國亮系列報道的第三篇稿件,分析前述問題。
關國亮的能力和精明遠不止投資眼光。新華人壽成立與1996年,最初三年,僅靠北京分公司支撐業務。關國亮入主后迅速擴大分支機構,至2002年即已完成全國網絡布局。至2003年,公司保費收入171億元,占據國內壽險市場份額5.7%,奠立中國第四大壽險公司的地位。
孫偉光作為華匯人壽增選董事之一,是關國亮的得力舊部,行事作風頗似關國亮。孫偉光輾轉保險行業多年,2012年初,被業界廣泛關注的前海人壽掛牌成立。孫偉光擔任該公司總經理。而前海人壽已是孫偉光第三次參與籌建的新保險公司,除新華保險外,還籌建過正華健康險,但正華健康險籌建多年未果。
前海人壽擴張兇猛,甚至不惜攪動當地的保險格局。此前有報道稱,前海人壽在人才選擇方面不遺余力,甚至給出高于同行30%-40%的薪酬。
隨后,前海人壽在廣東省內迅速布局,截至2012年末,已在深圳、廣州、惠州、佛山、東莞、湛江以及汕頭開設了7家分公司,通過在銀保渠道力推分紅險和萬能險,其保費收入在2012年全年達到2.72億元。
就在孫偉光帶領前海人壽大舉擴張的時候,他的老東家新華保險卻已開始了價值為導向的轉型,并預計2-3年見效。
保監會不斷大力推進壽險業結構調整,敦促壽險業向保障類產品轉型。保監會主席助理黃洪也在日前表示,壽險行業“虛胖”,大而不強,“壽險產品趕不上銀行理財產品,與信托差別也很大。”他還指出,保險產品收益過度依賴資本市場,產品銷售過度依賴銀郵機構,行內間深陷費率競爭。
此外,對于壽險業分紅險一險獨大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壽險產品試圖與銀行產品競爭毫無意義,即使保險產品收益率變得有競爭力,理財產品仍有投資久期的優勢。
如果孫偉光獲批成為華匯人壽董事,是否沿用其一貫風格,帶領華匯人壽進入快車道,仍不得而知,中國經濟網記者試圖就此問題采訪孫偉光,但截至發稿,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華匯人壽新增董事一事,本網將繼續關注。
相關新聞
被指幕后操盤 關國亮或借華匯人壽回歸保險業
關國亮歸來 或將“玩轉”險資新政“13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