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挽救了日本股市
緊跟歐洲、美國相繼發動“OMT”和“QE3”的步伐,日本中央銀行自2012年9月19日至今年4月4日連續四次(從2009年開始的首次算起,是第8至第11次)不斷加強量化寬松措施。這種做法十分罕見,尤其在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2012年底上臺后,寬松貨幣政策更是“安倍經濟學”的主打牌。
從最近四次量化寬松后的股市表現看,日經225指數自去年9月19日后最大漲幅僅有1.81%,并由此產生了階段性極端高點9288.53點;而去年10月30日和今年1月22日的兩次階段最大漲幅分別達到27.07%和21.16%;最近一次即4月4日,日經225指數當日由跌1.8%逆轉并收漲2.2%,至昨日盤中最高點13331.39點,短短幾天最大漲幅就已達12.92%。自去年9月至今,股市漲幅已逾57%,目前位置相當于2008年7月水平,其中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28%,即過半的上漲點數出現在最近三個多月里。
以美元兌日元來看,其情形與股市也非常相似。例如,最近四次量化寬松措施出臺后,美元兌日元的回調幅度都沒有超過2%,最小即近日的一次僅有0.34%,而階段漲幅則由不足2%迅速提高到13.06%,近兩次都保持在7.5%上下,且自去年9月至今,美元兌日元已狂飆28.79%,年內也已有14.91%的升幅。昨日,美元兌日元已逼近100整數關口,恢復至2009年4月的同期水平。也就是說,日元兌美元在最近半年多來瘋狂地貶值。
安倍經濟學是針對日本的通縮、低速增長以及對赤字的結構性依賴這三個相互緊扣的經濟難題而提出的。日本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大約三分之一,可此次啟動印鈔機狂印紙幣的數量就連美國也是望塵莫及。可以說,安倍經濟學將量化寬松發揮到了極致。4月4日出臺的“定性和定量貨幣寬松”政策組合拳規模最大。日央行采取的措施包括:將日本公債購買量提高到每年50萬億日元(5300億美元)、購買更長到期時間的債券而突破之前的三年限制、增加ETF和房地產投資基金購買、兩年內把日債和上市交易基金持有量增加一倍、結束之前的資產購買計劃。按調整過的GDP計,日本央行此次推出的資產購買量相當于美聯儲當下所推量化寬松的2.2倍。
日本央行此次超預期的推出刺激政策,在其國內外可謂引來眾多說法。日本大和總研理事長、日本銀行前副總裁武藤敏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表示,市場和企業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主導的大膽的貨幣寬松政策反響積極。他說,以前日本央行采取的政策都是小步走,不斷遭到市場批評。而此次央行采用了一系列手段,日本市場對此感到震驚。雖然這個計劃才剛剛開始,結果尚不能預言,評價還為之過早,但至少企業對相關政策表現出積極的認可態度。
此舉還得到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贊許。他表示,在這一“競爭性貨幣貶值”時期,安倍晉三積極的貨幣寬松和財政刺激倡議正是日本所需要的。
安倍經濟學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制造就業機會,通過通脹預期和體制突破改變企業投資行為和個人消費信心。在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看來,安倍經濟學將面臨四場考試。第一場的考題是,超常規貨幣政策能否真的帶來通貨膨脹預期。第二場的考題是,如果真出現了通貨膨脹,消費、投資與就業能否增加。第三場的考題是,如果真出現了通貨膨脹,日元會不會無序下跌,政府發債成本會不會大漲。第四場的考題是,如此瘋狂地政府開支和舉債后,日本國債市場會不會崩盤。每道考題都是機關重重,每道考題均含殺機。
(沈 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