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邏輯遭破壞 股市難尋“真愛”
從“弱經濟+寬貨幣”到“弱經濟+弱貨幣”
近來,股市進入密集的政策公布期,政策調控的預期反復壓制權重板塊,而實體經濟短期又不存在超預期改善的情形,因而大盤繼續調整的概率較大。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穩定增長類的消費行業,且看好在轉型背景下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行業龍頭。
政策調控預期+
羸弱實體經濟
上周,銀監會出臺了8號文件以加強對理財產品的監管,金融板塊應聲大跌,并帶動大盤大幅下挫。上周末,多地相繼出臺了國五條細則。從具體內容上來看,北京、上海新國五條細則內容較為嚴格,較上周初廣東省國五條細則明晰,預計短期地產板塊難逃承壓的結局。
而無論從近期的調研反饋還是從3月官方制造業PMI環比弱于預期來看,實體經濟旺季推遲仍難改經濟基本面向下的趨勢。在政策調控預期與羸弱實體經濟疊加的背景下,我們維持前期“即便真愛,也請暫時放手”的觀點。
理財新規波及
流動性及實體經濟
從近期的調研中,我們切實感受到銀行發展表外業務的沖動。一方面,這部分業務不受存貸比考核的限制;另一方面,基于其相對于一般貸款較低的成本,表外業務對企業的吸引力更大。因此,大力發展表外業務是不少銀行2013年的重點工作目標。盡管銀行表示對銀監會加強監管存有預期,但政策落地的時間點還是比想象的來得更早。
此次《中國銀監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核心在于對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監管,包括信托貸款、委托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我們認為,對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總量規模瓶頸的限定以及對相關資產證券化的禁止,對短期流動性會產生負面影響。表外業務的最終流向實際上是支撐這一輪弱勢均衡的重要力量,這一較為嚴格的監管對于基建投資的回升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融資平臺為維持高杠桿不得不轉向其他融資渠道,從而帶來社會資金價格的回升,進而可能會波及制造業投資。
中期來看,嚴厲的監管體現出新政府轉型的決心,盡管中長期有利于經濟結構的改良,但是短期打破了“弱經濟+寬貨幣”的反彈邏輯。
房地產產業鏈或繼續承壓
盡管房地產在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期一直扮演著支柱產業的角色,但持續高漲的房價對民生的威脅還是令政府陷入打壓房價的需求與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糾結之中,而同時實現這兩個平衡顯然具備一定的難度。
3月1日“新國五條細則”出臺,其中將二手房交易個稅按差價的20%征收的條款引起全國多地二手房成交量大幅增加。一季度末為地方政府公布實施細則的時限,近兩日北京、上海、重慶、合肥、廈門等地相繼推出各自的調控細則。總體來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的細則較為嚴格,北京新國五條細則中“京籍單身人士限購一套房”;“上海嚴禁發放第三套及以上購房貸款”,并“適時調整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其核心目標均為“保持房價基本穩定”。北京、上海嚴格執行中央新國五條,或將對房價上漲預期逐步產生影響。
而其他大部分省份的表態并未完全明晰,這些地區政府的投資對原有的土地財政模式依賴程度依然很強,因此一旦嚴格執行新國五條,則必定會對政府投資沖動帶來較大的打擊,預計后續公布的細則執行力度將弱于一線城市。
總體而言,預計此后的較長時期內,消費者的謹慎觀望情緒將有所加重,房地產成交量將難以維持年初以來的增長水平。在政策調控的壓力下,房地產缺少價與量的支撐,且從歷史經驗來看,政策調控的連續性將令該板塊中期投資吸引力下降,其產業鏈相關的水泥、機械等板塊短期也將面臨一定的風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