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頂尖企業憂心前景 東南亞境況最佳
3月20日,湯森路透/英士國際商學院發布最新亞洲企業信心調查顯示,亞洲頂尖企業對其前景感到憂心,特別是那些帶動中國、日本和韓國出口的企業,而東南亞企業則最具信心,因當地消費強勁。
和過去一年半以來的調查結果一樣,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名列亞洲各國及各行業的最大風險,而且是企業保持警惕情緒的主因,盡管全球流動性充沛正令多數經濟體獲益。
湯森路透/英士國際商學院第一季亞洲企業景氣指數升至65,去年第四季為較前季上升1點至63。指數高于50顯示整體前景樂觀。
東南亞企業信心大多樂觀,這要歸功于政府推動投資基礎建設以及強勁的國內支出。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企業最為樂觀,景氣指數均為100。
“我認為今年迄今的好消息就是某種一致性。我們持續看到對馬來西亞、菲律賓,甚至印尼的GDP都有溫和的上調,人們繼續享受著同樣的舊有規律,即成長步伐超過預估,企業因此錄得高于預期的良好獲利。”私人銀行Coutts的亞洲與中東投資長Gary Dugan說。
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公司樂觀程度最低,景氣指數為50。中國公司的企業景氣指數在2012年第四季曾錄得64的紀錄高位。
在整個亞太地區,成本的不斷上升是企業面臨的第二大風險,其次是監管不確定性、政局不穩和外匯波動。
金融企業信心指數升至一年來最高水準,有四家業者稱前景正面,且無一給出負面展望。房地產業者的信心也更樂觀;資源業的企業也屬樂觀。
這份調查查訪了11個亞太國家的共計100名企業高管,包括韓國現代重工、東芝等企業。在回覆調查的93個主管中,近69%的展望為中性,約30%為正面,1%稱前景負面。
印度企業信心下降,指數從12月的100拉低至80,稱最大的障礙是成本增加,
亞洲各地貨幣政策各異,部分央行處于寬松模式,但有些央行則密切監視通脹和資金流動的影響。韓國及新西蘭央行本月都維持利率不變,其各自的相關當局均伺機支持經濟增長,但仍留意通脹。
調查顯示,日本企業信心略有升高,但全球經濟環境、匯率波動及物價上漲,仍構成主要障礙,抑制日本企業信心由12月觸及的2012年低點強勁反彈。
食品及飲料企業的信心最為強勁,第一季信心指數為88,為2009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最高。
國內消費成長加上可取得融資管道,是推動東南亞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
“多數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的國內消費都很強勁,我認為這是當地企業很有信心的關鍵原因,”摩根士丹利ASEAN股市分析師Hozefa Topiwalla稱。
Topiwalla指出,之前幾次的景氣周期,融資是一大抑制因素,這次則情況不同,企業融資并未受到影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