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群:城鎮化應在縣域下功夫 讓農民離土不離鄉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5日訊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農工部部長劉大群今日做客“中經兩會之夜——燕趙大地的三農經”訪談節目。探討城鎮化問題時他表示,應在縣域城鎮化上下工夫,在縣城和重點鄉鎮給政策,特別是土地政策。產業發展相配合,招商引資形成工業或產業園區,以便控制污染排放。這樣農民就可以離土不離鄉,不但環節大城市病,還得解決留守的“386199”部隊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農工部部長劉大群做客“中經兩會之夜——燕趙大地的三農經”訪談節目(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
劉大群表示,發展縣域城鎮化還需要很多政策配套,比如土地流轉、戶籍政策、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等。農民在縣城、鄉鎮里面安家的成本比大城市低得多得多。同時,縣城建設一定要規劃好,至少要有好的醫院、配套設施、幼兒園、學校、醫院、公園,讓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大城市相比差不多。
相關文字實錄:
劉大群:我們城市不能無限制擴張,北京還怎么擴張?再擴張下去北京怎么辦?我覺得我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應該限制或者適度發展,大城市適度發展,特大城市應該限制發展,重點應該發展城市的質量和城市功能,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和品位。我們怎么樣發展我們的城鎮化?范總剛才提到這個問題了,我們這些年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我思考應該在縣域城鎮化上下工夫,在這個方面給政策,特別是土地政策,土地指標多給一點,適當傾斜一點。因為現在很多的縣城,只要給他規劃一個工業園區,因為你協調發展,必須要有產業發展,沒有產業不行,農民到了縣城干什么?也得有活干。
所以國家應該鼓勵每一個縣要建一個工業園區或者產業園區或者別的什么詞,各個地方叫的不一樣,就是要招商引資,把產業做大,鼓勵現有的企業做大,有了園區以后,污染治理、排放都好控制;因為有了產業就得招工,當地的農民就離土不離鄉了。到縣城去就業,到鄉鎮去就業,這樣我們國家的大城市病也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同時像社會的問題,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的問題也能夠緩解。如果他在縣城就業,或者在鄉鎮就業,孩子有什么事,他下了班,騎摩托車就回去了,一個小時就到家了,輔導輔導孩子,教育教育孩子,他能照顧到。即使是安家,到現場安家,到鎮里面安家,成本也比到大城市低得多得多。很多農民工到大城市,說真正安家都不敢想,就說北京,一平米多少錢啊?他怎么安家?
縣城的房子,一平米兩千多塊錢,打點工再借點再貸點就可以了,當然要很多政策配套,比如戶籍、土地流轉、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等,給這些政策配上套以后,在縣城、鄉鎮里面的他要安個家,成本比大城市低得多得多。所以我想還是在縣域城鎮化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農民在自己的縣城集中。對縣城的建設規劃要提出要求,一定要規劃好,至少要有好的醫院,配套設施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生活的質量和大城市相比,他覺得差不多。
主持人:這基本上就是城鎮化比較理想的模式了。
劉大群:我在邢臺工作的時候,對每個縣都是提這樣的要求,基本上每個縣里面都有,建新的醫院、學校、幼兒園,這樣的話他安家安到縣城,他也比較安心。教育質量雖然比不了北京,但是實際上北京真正好的小學、幼兒園,農民工也很難進得去。這樣的話,在縣城里面的幼兒園也不錯。所以我想提出一些要求出來,讓農民重點在自己的本土上就業,這樣生活質量能提高,生活的成本能夠降下來,而且能照顧到家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