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蒙蒙:“下河游泳”是一種譴責 政府首先要接受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4日訊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陳蒙蒙,今日做客“聚焦2013兩會——中經在線訪談特別節目”。就部分地區群眾要求“請環保局局長下河游泳”的現象發表看法,他指出,這表達了群眾對身邊環境狀況不太滿意,他們叫環保局長、市長下河游泳是一種譴責。政府首先要接受這樣的批評,然后要找出問題并解決。
“從大體看,我們整個國家大部分已經發展的地區,指中東部地區,應該還是處于經濟工業化的后期這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顯著特點就是環境資源的矛盾是比較尖銳,環境問題也比較嚴峻。從我們來看,無論是今年的霧霾,還是前面說老百姓對水的環境的要求,我們還沒有跨過這道坎兒,就是資源環境緊缺。”陳蒙蒙表示,當前百姓有點意見,這是可以理解的,政府相關部門更需要把它化作工作的一種壓力和動力,這也是這個時期所需要付的任務,找準最關鍵的問題來加以治理。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陳蒙蒙做客“中經兩會之夜——-改善民生的江蘇實踐”(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
相關文字實錄:
主持人:應該說保障房建設也體現了咱們國家更加注重民生,而且在經濟條件有一定基礎的前提下,我們所應該做的一些工作,生活環境好了,很多的百姓就會提出更多的要求。前段時間呢,媒體報道出來有很多地方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現象,叫“百姓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那陳廳長,您作為主抓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您是怎么看待這種現象的呢?
陳蒙蒙:這個問題表達群眾對身邊的環境狀況不太滿意,同他們叫環保局長,還有叫市長下河游泳是一種譴責。從政府來說呢,首先要接受這樣的批評。要找這樣的問題。
從大體看,我們整個國家大部分已經發展的地區,指中東部地區,應該還是處于經濟工業化的后期這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顯著特點呢,就是環境資源的矛盾是比較尖銳,環境問題呢也比較嚴峻。從我們來看無論是今年的霧霾,還是前面說老百姓對水的環境的要求來看,我們還沒有跨過這道坎兒,就是資源環境緊缺,或者資源環境狀況在惡化。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的這些破壞。西方這些發達國家走過的這一階段,也就是進入一個叫經濟持續增長環境持續改善這樣一個拐點,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感到江蘇的蘇南地區,率先邁入基本現代化的這些地區,已經出現了這樣的雛形。就是他的經濟在持續增長,結構在不斷地優化調整,重工業重污染大資源消耗的產業在逐步退出。我們結合太湖治理,像江蘇的蘇南地區化工企業就關閉了1400多家,還像印染造紙、電鍍的這些行業也都大步退出,但是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對環境友好,資源消耗低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這樣的狀態使得生態建設在不斷地完善。對自然的保護在進一步加強,老百姓周邊的環境無論是水環境,還是氣環境,出現持續改善。所以當前百姓有點意見,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更需要把它化作我們工作的一種壓力和動力,這是我們這個時期所需要付的任務,找準最關鍵的問題來加以治理。
今年我們就提出解決百姓身邊最突出的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一個是大氣,剛才我作了介紹,我們今年還是要思想齊頭并進,實施九百項垃圾治理工程,截留減排。再一個就是水,水的治理我們要以太湖治理為核心,確保南水北調淮河流域治理,長江流域的水安全治理。同時,還要進行城市河道的清理。我們梳理了一百條城市內河水質較差的,和住建廳周廳長一起合作,幾個部門共同把它作為全省的重點,每個市自己再去梳理多少條來逐一治理。通過一兩年的努力。讓老百姓感到自己身邊的水質清了,他們對環境的狀況才能真正的滿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