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剡水:國內農機企業應走國際化道路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拖集團董事長趙剡水做客“聚焦2013兩會——中經在線訪談特別節目”(中國經濟網記者王澤彪/攝)
節能環保上的差距是我國農業機械產品的硬傷
趙剡水建議,農業機械行業應從產品水平、工藝技術兩方面提升。他還指出,目前,農業仍存在一定問題,一是部分產品過剩,二是部分產品生產不出來。而目前難生產的產品發展空間較大,同時也要重點發展,以降低農業機械的整體成本。
趙剡水指出,從產品的高效來講,節能環保水平差距仍是農業機械產品的硬傷,如目前已有的小馬力機械,從配套的動力上看,在節能環保方面仍有差距,因此,這也是農業機械行業未來工作的重點。
農業機械化、土地集約化推進農業現代化
趙剡水表示,目前為止,家庭農場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有三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土地的集約化,即土地流轉支撐了土地的集約化,小塊地集約成大塊田。二是農業機械化,只有實現農業機械化,才能夠在土地集約之后,替代人工高效作業。三是現實的問題,即勞動力轉移問題。
他還表示,農業機械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五六十年代,當時就是趕農時,省時間。第二階段發生在八十年代,開始講究勞動條件,要求設備舒適并容易操作。目前正處于第三階段,農業機械化盈利模式確立。
從三方面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
趙剡水表示,要從產品提升、資源整合、走國際化道路這三方面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
他認為,企業要走國際化道路。目前,國外的龍頭企業已經進軍中國市場,而中國企業對外也有銷售。我們要通過本地化的研發、制造、銷售使得企業做強主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企業要"走出去"客戶、法律、文化一樣不能
談到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問題時,趙剡水表示,國內的農機企業要走上國際化首先要以客戶為中心,其次在法律和文化環境方面也需與國際接軌。
他認為,國內部分企業已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條件,但國內農機企業走出去必須有自己的優勢。比如,產品需進行適應性改進,企業也要按照國際規矩來做,要與國際市場建立起各方面的聯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