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在猶豫中延續 題材股將迎來補漲
1949點反彈以來,很多機構至今心中忐忑不安。一方面,反彈力度超出投資者的預期;另一方面,各大指數在反彈中的調整大多數在盤中完成。忽而盤中快速調整,似乎調整真的要來了;忽而又創出本輪反彈新高,讓很多投資者對走勢茫然、總覺得不踏實。借用股市名言:“市場會通過各種假動作盡力阻止投資人正確進場。”即主力機構通過大幅震蕩增加“看淡”情結,動搖投資者對后市的態度,甩出不堅定的投資者。
近期有三方面因素令投資者擔憂。首先,管理層出臺更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統計局數據:2012年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平均環比上漲0.34%,自去年6月以來,已連續7個月保持上漲。2013年以來,國內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勢頭仍在持續,北京二手住宅的成交均已連續三個月保持上漲,新一輪房價漲價預期已形成,市場擔心管理層出臺更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特別是,調控加碼預期最強烈的北京,以及上海、廣州、深圳等房價上漲預期強的一線城市。
其次、恢復新股IPO。從歷史上看,凡是因股市低迷暫停IPO后,無論是進入新一輪上漲行情,還是進入中期反彈,都有兩大特點:1、恢復IPO發行前,反彈或上漲趨勢不會改變;2、恢復IPO后第一批上市后,反彈或上漲趨勢依然延續。比如:1664點反彈后,2009年7月10日,恢復IPO率先發行的桂林三金、萬馬電纜上市時,當日上證綜指收盤3113點。該反彈于8月4日的3478點見頂,比3113點又上漲了11.72%。我們認為,這次也會延續此前的概率,目前擔憂似乎沒有這個必要。
其實,國內質地優良的公司基本上已經上市(A股、H股或海外股市),各行業或細分子行業中排在前5名的公司也大部分上市,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這些公司拉動。如果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就應該在已上市的公司中尋找投資標的。也就是說,真正優質的上市公司是A股市場中的“稀缺資源”,解禁股對這類公司的壓力并不大。而對解禁股“敏感”的主要是業績不佳、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中小板、創業板公司,全流通將加速這些公司解禁股的減持力度,2013年沒有業績支撐的中小股票是存在風險的。
第三,后續資金不足。1月14日至2月1日連續三周,A股交易結算資金分別凈流出57億元、29億元、9億元,累計凈流出95億元。雖然凈流出金額不大,但A股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從1月18日的6905億元,下降到2月1日的6681億元,減少了224億元。而A股流通市值從1月18日的18.65萬億,上升到2月8日的19.56萬億,增加了9100億元。這一減一增反映出大盤持續上漲后,面臨后續增量資金不足的問題。不過每年春節過后,都會出現資金回流A股市場的情況。否則,滬深股市的反彈動力會減弱。
不過,國內外宏觀經濟數據都不錯。首先看國內,2013年1月中采PMI為50.4,匯豐PMI為52.3。中采PMI連續四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匯豐PMI近三月也表明制造業有相對較快的擴張,顯示宏觀經濟呈穩中趨升基本態勢。1月產出和新訂單指數都持續向好,新訂單指數超過產出指數,說明國內需求持續釋放,產出擴張得到需求支撐,經濟復蘇處于良性狀態。同時,新出口訂單回升乏力,則顯示外需依然受到歐美經濟復蘇不確定的制約。進而說明,2013年宏觀經濟的復蘇將更多地依靠國內需求。中采PMI數據顯示,中、小企業PMI仍處收縮區間,顯示民間經濟還未真正啟動,經濟回升的基礎還有待穩固。
其次看海外,美國1月制造業PMI升至53.1,創九個月新高,表明美國制造業領域進一步擴張,有助緩解美國面臨經濟衰退風險的憂慮。但美國1月非農就業數據則小幅增加15.7萬人,失業率微升至7.9%,低于預期。德法及歐元區服務業PMI數據整體利好,也緩解了市場對歐元區政治壓力帶來的擔憂。
歷史經驗顯示:1、即便在低迷的市場中,每年春節前后買入都有不錯的收益;2、如果上一年12月能拉出月中陽線,跨年度中期反彈至少能延續到第二年4月,想必今年也不例外。目前尷尬的是,一方面,1949點反彈還將延續,但上漲中途也會出現調整;另一方面,很多個股追高買入很可能短期被套。預計春節后,A股市場經過短期快速調整,有望延續之前的反彈趨勢,并迎來越來越多的個股“被動”跟隨上漲,市場熱點也將由“二”轉向“八”,即中小股票將迎來各類題材股的“補漲”。(民族證券 徐一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