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6 09:24
來源:《證券時報》
國內品牌服裝行業在2012年經歷了庫存高企、業績增長停滯等困境,相關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下跌。2012年12月28日,《證券時報》邀請了2011、2012年蟬聯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紡織服裝行業第一名的光大證券李婕做客財苑(http://cy.stcn.com/),與網友共同探討中國品牌服飾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李婕認為,長期來看,受益于消費升級、城鎮化等,品牌服飾長期發展仍值得看好。由于品牌在中國發展歷史尚短,且目前非品牌仍占據較大市場容量,結構調整將為品牌服飾提供廣闊發展空間。通過對比不同國家龍頭公司市場占有率,品牌服飾大部分細分行業離天花板尚比較遠,仍具有較大增長空間。未來發展中需要企業及時轉型,以匹配不同行業發展階段的特點。
她說,過去10年,伴隨經濟和人均收入的高增長,服飾行業依托外延擴張獲得快速發展,但內部管理仍然較為粗放,大部分企業不能很好適應未來經濟低增長的環境。人工、租金成本的快速上漲也對行業增長形成壓力,在外延擴張和提價邊際效用逐步遞減的趨勢下,內生增長越發重要。因此,要求企業定位要清晰、設計有突破、供應鏈配合要跟上、做好商品企劃、渠道管控更加精細化等等,以提升附加值,重視產品、品牌、渠道三個方面的管理能力提升,回歸行業本質“品牌”和“設計”。
中國運動服裝第一品牌李寧今日困局是訪談中的最熱話題,李婕認為,耐克阿迪近幾年在中國的下沉確實擠壓了李寧的空間,且李寧品牌有老化跡象,新生代接受程度不高。如何重新定位并被市場認可是公司未來需要著重考慮的方面。她還說,李寧面臨困局不僅僅是公司過往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整個運動行業發展進入了瓶頸和調整期。前幾年大量運動企業在港上市,應用募集資金快速開店,導致行業經歷了野蠻成長期,目前很多企業門店數量都達到七八千家,行業進入短期規模瓶頸期;運動裝的應用屬性發生變化,鼎盛時期幾乎所有的場合都可以穿,但現在穿著場合受限,只能向專業細分方面發展。運動行業自身問題疊加上大的經濟環境影響,該行業需要更長的調整期才能走出低谷。
有多位財苑網友提及服裝行業高庫存問題,李婕認為,從一年時點來看,三季度末,通常是全年庫存高點,因為冬裝在庫(上市公司的)還未配送給加盟商;縱向來看,去年庫存確實比往年高,由于2011年四季度開始,經濟疲軟、產品價格高企、天氣不佳對終端需求都形成抑制,造成了公司層面和渠道中庫存較高。但隨著加盟商訂貨和開店趨于謹慎,終端壓力逐步傳導至上市公司,影響公司未來業績增速預期,這是目前服裝企業業績下滑以及股價表現不佳的主因。當然,深層次的源頭在于,過去幾年,服裝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較有利,一直是“跑馬圈地”快速外延擴張期,企業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和挑戰,從設計、營銷、品牌、渠道管理等各環節不能很好適應經濟持續低增長的環境。
此外,李婕認為,目前線下品牌發展電商最主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避免對線下實體店鋪形成沖擊,一般來說,企業會打造一個更低定位的新品牌用于線上,如果線上銷售的是同一品牌,一般也只是用來處理存貨,這樣就避免了對實體店鋪的沖擊。
責編: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