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鵬:發行H股將成民企海外上市首選
“在H股上市門檻降低之后,H股將成為民營企業海外上市的首選,會成為化解A股堰塞湖的主力先鋒,而證監會國際部也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劉紀鵬昨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12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股票和上市申報文件及審核程序的監管指引》,對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不再設定關于企業規模、盈利、籌資額方面的條件,取消了“凈資產不少于4億元”、“籌資額不少于5000萬美元”、“過去一年稅后利潤不少于6000萬元”等相關要求,只要求擬赴境外上市的企業符合境外上市地的相關要求即可。
20多年來,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一直有兩大途徑:一是H股直接上市;二是紅籌股間接上市。H股上市多年來基本為國有企業所獨享,而間接紅籌上市則是眾多民企和中小企業的上市渠道。中小企業自發開辟的紅籌之路,就是因為H股上市民企不得其門而入,為錯開審批和高門檻而另尋出來的一條出路。21世紀以來紅籌方式也因此盛行一時。
但自從“10號文”、即2006年9月起由商務部等六部委制定并施行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出臺以來,海外上市的第二種方式便嚴重受阻。
劉紀鵬表示,10號文中的一些條文借管理和審批之名,對民營企業“紅籌上市”行重重設障之實,表面上看10號文件并無明文禁止海外紅籌上市的內容,但該文出臺6年來,至今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按照文件要求通過審批和實現海外上市這一事實卻充分證明了它對紅籌上市的阻礙作用。
“10號文中規定了”8道審批、股權支付限制、有效期限制“,有了這三道”緊箍咒“,紅籌上市幾乎無法成功。除了很少數企業通過”協議控制模式(VIE)“曲線救國有所突破外,剩下者皆無出路。”劉紀鵬稱。
劉紀鵬認為,證監會已經發文對H股上市“456”門檻大幅放開或廢止,兩條上市通道中的H股這一條率先得到疏通,兩扇大門中的一扇順利打開;那么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更具意義、更多價值的另一條路或另一扇門,也即紅籌上市之路,有關部門也應看清大勢、順應潮流,把這扇至今仍然關閉的大門也大膽打開。
“不過,假如H股不能全流通,那么放開后的紅籌上市也將成為民企青睞的海外上市的方式。但如果H股全流通,則將成為第一選擇。”劉紀鵬說。
此前,證券時報記者曾了解到,H股公司全流通問題此后將會得到解決,H股公司可以自主選擇是否界定為H股。而除了為境內企業到境外直接上市提供便利、提高審核效率之外,針對一些小紅籌公司涉嫌財務造假、違規的問題,證監會擬將小紅籌公司境外上市納入監管視野,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和規則,使其能夠遵守境內的法律法規 ,但并不增設新的行政許可項目。而目前境外上市的小紅籌公司均采用設立離岸公司再赴境外上市的方式,在境外上市時未經中國監管機構核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