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狠抓信息披露質量
姚剛:近期將對擬IPO企業開展財務報告專項檢查
○加強對證券中介機構的監管,推動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向公司追償因公司披露虛假信息而遭受的損失
○推動全國性場外市場繼續擴大試點,擇機發布新業務規則
○積極推進債市創新,同類型債券加快實現“五個統一”
○探索發展私募市場,建立符合市場實際的監管框架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16日表示,證監會將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厲打擊一些公司虛假信息披露、欺詐上市等違法違規行為,并加強對證券中介機構的監管,推動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向公司追償因公司披露虛假信息而遭受的損失。
姚剛是在“第一屆鳳凰財經峰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姚剛表示,未來我國需要進一步發展場內市場。場內市場是公開發行和轉讓證券的市場,面對的是公眾投資者,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切實落實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
對于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姚剛指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要有更廣的視野。下一步,證監會將從規范發展場內市場、加快建立完善全國性場外市場、積極推進債市創新發展、穩步發展商品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探索發展私募市場等五方面著手,逐步形成多層次、高效率、廣覆蓋的市場體系,全面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他提出如下五點具體工作:一是進一步規范和發展場內市場,落實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依法嚴厲打擊虛假披露、惡意造假、欺詐上市等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違規行為。
姚剛透露,證監會近期將組織力量,對申請上市的企業開展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對業績造假、隱瞞重大信息的企業及未勤勉盡責的中介機構加大打擊力度,對上市后不久業績即出現大幅下滑且未進行風險提示的公司和中介機構依法查處。證監會還將采取措施推動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向公司追索因虛假披露造成的損失。“公司業績可以有好有壞,但信息披露必須真實”。
二是加快建立全國性場外市場規則體系,制定出臺全國性場外市場運營管理機構的管理辦法;建立完善市場準入、股份轉讓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創造條件、推動擴大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試點范圍,擇機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業務規則。
在掛牌環節,對申請掛牌企業不設財務指標、簡化行政許可程序、提高市場運轉效率;在股份轉讓環節,引進做市商制度、新增協議轉讓等方式,提高市場流動性;制度設計中,特別重視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安排,設定比較高的門檻。
三是積極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進一步推動債市制度規范,對相同類型的債券加快實現準入條件、信息披露標準、資信評級要求、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投資者保護制度的統一。
按照機構投資者可以自由選擇投資市場、債券發行人可以自由選擇發行市場的方向,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按照“放松管制、加強監管”的總體思路,調整公司債券發行監管的制度框架,放松期限限制,以非公開發行為重點,建立多層次發行的管理體制,加快創新,繼續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信用類債券品種。
四是穩步發展商品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完善商品期貨品種體系,扎實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加快能源、化工、金屬、農產品等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期貨合約的開發和上市,滿足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需求;加大對碳排放權、商品指數及期權等新品種的開發,發展金融衍生品,穩步推出國債期貨,加大利率類、匯率類金融期貨、期權的研發力度,豐富資本市場風險對沖工具。
同時還將優化期貨市場層次結構,研究發展多層次商品交易,以中小宗商品交易為主體,擴大期貨市場服務供給,滿足實體經濟多元化投資及避險要求。
五是探索發展私募市場,發展有真實實體經濟需求的各類私募產品和私募市場;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逐步建立證券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的自律規則體系,引導證券公司發展柜臺業務,支持其探索建立差異化、有特色的客戶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私募債的配套制度,穩步擴大試點范圍,引導各方歸位盡責,積極推動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私募基金的發展,逐步建立符合市場實際的私募基金監管框架。
姚剛同時表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正在逐步拓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涵蓋股權、債權、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的市場體系。
截至目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分別有上市公司1438家、701家、365家;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云因管理機構注冊成立,截至11月先后有168家園區企業掛牌,其中7家掛牌公司實現上市;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逐步規范,重點地區、重點交易場所的清理整頓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各地新設交易場所的勢頭得到遏制。
目前,四家期貨交易所共有29個期貨品種掛牌交易,除原油外,國際上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均已在我國開展交易。國債期貨上市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原油期貨市場建設穩妥推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