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證券:準1時代背后的真相
上周滬綜指累計下跌2.63%,2000點岌岌可危。在10月份經濟數據驗證我國宏觀經濟將企穩反彈的背景下,A股卻跌跌不休,其背后的原因何在?究竟近期拖累A股持續走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盤上周破位下行,直接逼近2000點整數關口,若非股息紅利差別化征收政策出臺,上周五就會擊穿2000點整數大關。9月份以來,股市在經濟數據回暖等利好推動下,實現了階段性維穩。然而經歷了三次俯臥撐行情之后,這次可能再也撐不起來了,股指將會再下一個臺階,以釋放眾多利空因素的影響。
數據回暖難以提振A股
經濟數據回暖,但是回升基礎并不牢固,經濟L型特征依然是主流認知。從9月份開始,系列經濟數據均表明,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特征。近期公布的數據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發電量等數據也表明,四季度經濟進一步好轉趨勢。財政收入數據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企業的盈利出現改善。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4.7%,二季度增長10%,三季度回落到增長8.1%,10月份增幅回升到13.7%。經濟數據的好轉并未同步帶動股指的企穩回升,經濟L型運行依然是市場的主流認知。悲觀的投資者依然認為數據的短期回穩并不意味著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的開始,在歐債危機持續得不到有效解決、美國面臨財政懸崖問題的背景下,明年中國經濟運行趨勢依然不容樂觀。而根據我們對明年中國經濟的判斷,市場顯然有些過度悲觀了。中國經濟雖然無法回到兩位數以上高增長時代,但是穩定在7-8%還是可以實現的。未來城鎮化建設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重新回到較高水平,中國經濟依然值得期待。就短期而言,悲觀預期依然占據主導力量,對股市造成較大的壓力。
擴容預期施壓A股
潛在擴容因素繼續在年底發酵,成為指數或者個股下跌的直接原因。中國股市之所以走勢特立獨行,與制度設計的缺陷有著極大的關系。目前市場最為關注的依然是顯性或者隱性的擴容壓力,限售股解禁、新股IPO堰塞湖、再融資成為壓垮A股市場的三座大山。加上未來新三板推出以及轉融券試點傳聞,可以說年底之前A股上空利空烏云密布,多頭的信心被徹底摧毀。當然管理層也針對上述問題反復澄清,年底IPO井噴報道不實,證金公司宣布轉融券試點尚無時間表等。不僅如此,上周五財政部網站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政策調整旨在鼓勵長期投資,抑制短期炒作,促進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從市場實際走勢看,對上述表態都沒有給予積極響應,反而繼續不依不饒的下跌,大有不破2000點不回頭的氣勢。筆者認為,中國股市面臨的擴容壓力是現實的,雖然指數下跌了很多,但是流通市值依然維持在16萬億就說明中國股市隱性擴容壓力巨大,限售股解禁導致流通市值不斷增加,即使新股發行這一顯性融資放緩,但是隱性擴容依然壓力巨大。
兩思路妙解擴容壓力
根據以上判斷,中國股市走勢與經濟基本面嚴重背離,不能簡單地將股市下跌的責任推給經濟不景氣。解鈴還須系鈴人,中國股市由于制度設計的不合理必須依靠制度改革來改變。筆者有兩點建議可以為解決新股擴容與限售股解禁問題提供一些思路。首先,新股可以先上市、后融資,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建成,可以讓這800家公司先在新三板或者OTC市場上市,運行三年后如果業績穩定仍符合上市標準,可以在滬深交易所掛牌上市融資。該做法一方面可以化解800家新股上市問題,也可以延長上市公司業績考察期,防止新股業績變臉發生的概率。其次,關于限售股解禁壓力,可以嘗試以優先股方式解決。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既然是以長期持股為目的,不妨將所持股份轉換為優先股,以企業經營為主要目的,可以通過分紅獲取收益。如果想轉換成普通股,可以進行公告,在股東大會通過后實施轉換。如此做法可以讓大多數控股股東尤其是國有企業控股股東的名義解禁壓力大為減小,為二級市場減負。筆者認為,股市如果想要根本改變弱市特征,必須解決新股發行、限售股解禁問題,我們期待上述問題的有效解決。
展望股市年底走勢,在中長期經濟形勢依然不明朗,年底資金回籠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股市依然表現疲弱,本次如果擊穿2000點也很難產生像樣反彈,2100-2150點一帶密集成交區將成為股市反彈的強阻力區域。因此,上證綜指很有可能進一步下探1800點才有喘息的機會。
在操作策略上,“捂緊錢袋子、現金為王”依然是首選。臨近年底,不僅大盤藍籌股重心不斷下移,而且基金抱團取暖重倉股如醫藥、白酒等也出現分化瓦解趨勢,在如此弱市的環境中找到避風港并不容易。既然如此,投資者不妨提前放假,等待更加明朗的投資機會。眼下較為火爆的“美麗中國”概念,投資者可以少量參與,仍以節能環保、抗旱綠化為主,注意控制追高風險。
上證指數
截至目前,世茂、招商、中海等多家房企已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2012年房企業績脈絡已經基本呈現,投資者的目光再次轉向地產板塊。下一步房價將如何演繹?地產板塊是否仍有投資機會?11月15日,博眾投資甘慶賀、李鋼、蔡麗莉做客《證券時報》社區,展開交流。
網友:您覺得明年房價會如任志強說的那樣暴漲嗎?
甘慶賀:房地產調控兩年多以來,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但房價依然較高,房價調控到合理水平的目標依然沒有達到,所以房地產調控不會是一個短時間政策,后市調控政策將會延續。在此背景下,房價出現暴漲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任志強說的暴漲并不是房價大幅上漲,而是房價漲幅高于工資漲幅。
網友:后市地產股應該堅持一種怎樣的操作策略為好?
李鋼:目前從地產股的估值以及股價走勢來看的話,是具有投資機會的。目前深圳股市平均市盈率為20.22倍,而深市房地產板塊的平均市盈率是12.5倍左右,可見房產板塊的股價被明顯低估。投資上建議關注凈利潤持續增長、毛利率高而穩定的、周線級別走出下降通道以及明顯被低估的地產股。
網友:地產大佬接連進駐二三線城市,未來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會不會也迎來一波飆漲行情 ?
甘慶賀:大的地產公司之所以進駐二三線城市,主要是一線城市基本飽和,進駐二三線城市將是必然。但并不一定會推高房價,相反有望降低房價,因為房價由供給決定,如果在二三線城市蓋了很多房,卻沒有人住,房價下跌將是必然,鄂爾多斯(行情 股吧 資金流)就是一個先例。
網友:今年地產龍頭基本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地產股是否可以擔當引領大盤走出低谷的重任?
甘慶賀:部分地產公司之所以提前完成銷售目標,主要是因為面對調控,不少公司都下調了今年的銷售目標,而受益于剛需拉動,銷售超過了預期。但從財報可以看出,除了招商地產(行情 股吧 資金流)全年業績有望超過去年,其他龍頭地產公司如萬科、保利、金地都難以超過去年業績。對于大盤能否走出低谷,主要還是看經濟能否見底回升,房地產涉及大大小小幾十個行業,后市大盤若能夠止跌回升,地產股也是關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