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四季度不具備趨勢性行情
自2011年末以來,我們對市場基本判斷是“存量資金不斷消耗”。迄今為止,這一格局仍未改變,國內經濟調整、流動性改善過程緩慢、A股市場內在問題的三重大山持續壓制A股行情。大盤繼續維持弱勢,也許有連續陰跌之后的短暫反彈,但不具備趨勢性機會。
經濟繼續面臨兩大因素的制約。首先,疲弱的內外需使得企業繼續面臨去庫存壓力,持續對工業生產和工業品價格產生拖累,年內上市公司盈利難以明顯改善。其次,四季度社會資金將季節性趨緊,在當前企業較高的應收賬款增速和較低的收入增速組合之下,應收賬款減計風險上升。
資金面偏緊的僵局仍未打破。短期政策仍傾向于在公開市場加大投放力度來調節流動性,四季度有可能再次降準降息,但政策放松仍受到通脹反彈壓力的約束。雖然還是那個似曾相識的QE,但QE3和QE2推出時國內的資金面環境不可同日而語。兩次QE啟動點對應的長端利率基本持平,但對資金面敏感的短端利率差異明顯,2010年9月下旬短端3個月國債收益率約在1.8%的平臺,今年9月中上旬3個月國債收益率約在2.5%平臺。由于之前兩輪的QE均助推了國內通脹的壓力,在目前通脹和房價調控成果急需鞏固的關鍵時點,QE3的推出反而壓縮了國內貨幣政策放松的空間。
未來幾個季度,大盤指數的重要性仍應繼續被淡化,投資者將逐步適應在平淡的投資生活中尋找樂趣。樂趣之一,適應對沖時代,把握反彈機會。A股做空機制的不斷增加,往往導致行情矯枉過正,從而引發糾偏行情。樂趣之二,適應精致化投資時代,告別粗放式投資,專注于經濟轉型、變革開啟的新機會。熊市中后期,市場情緒的非理性宣泄恰恰給予投資者檢驗成長故事真偽的好時機,以及以更低的價格淘金的好時機。投資者可以深耕耘“穩經濟+轉型調結構”公約數行業,戰略性布局醫藥、環保、消費服務、文化傳媒等經濟轉型中“做加法”的行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