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證券:熱炒小盤股或強者恒強
從熱議的“維穩令”,到發改委密集批準7000億城軌項目,再到IPO節奏的放緩和7天逆回購利率的下行,9月A股大環境較8月已出現了實質性的改善。加之近期銀行、鋼鐵等權重股殺跌動能已大幅釋放,因而A股在敏感時點、敏感點位企穩的概率很大。雖然企穩不同于見底、亦不同于牛熊轉換,但至少可以為存量資金提供難得的結構型機會,這點從近期個股活躍度上即可得到驗證。
階段性做多信號已經明朗
最近,高層發出的政策信號往往能夠引導市場短期走向,這點多次被市場驗證。即使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上市公司盈利并不足以引領A股擺脫熊市,但短期政策信號足以帶動市場出現一波像樣的反彈行情。
自8月下旬以來,積極的政策信號在不斷加強,又恰逢2000點整數關口和重要會議召開,高層的態度已經躍然紙上。雖然表面上并沒有出現救市的表述,但穩的力度由量變逐步轉為質變。在此背景下,若市場進一步下跌,不排除利好出臺頻率加快的可能。
無獨有偶,不僅僅是關于A股的政策信號在釋放,保增長的信號也在同步釋放。本周發改委一口氣發出25條城軌建設批文,總投資額有望超過7000億元,此等力度歷史罕見。結合之前PMI創41個月新低、新增出口訂單持續低迷等宏觀背景來看,之前高層對于經濟下滑的容忍程度正在接近上限。與上半年政策面只“托”不“救”相比,9月以來政策取向給市場的感受正逐步在向“救”轉變。另外一個被忽視的信號是地產,7、8月通常是樓市淡季,然而今年各地普遍出現淡季不淡、價格小幅反彈的跡象,無形中觸碰了高層對于控房價的基調,然而樓市調控并未加碼,這增加了政策松動的預期。
悲觀情緒或釋放完畢
當前,基本面、流動性、海外市場等存量利空對A股的沖擊已經有限,A股月線四連陰更多是悲觀情緒的產物,即悲觀情緒共振使得市場走勢矯枉過正。但隨著綜合環境的階段性改善,市場信心正處于底部逐漸反彈的階段,指數的糾結主要緣于中短期悲觀情緒無法立即證實或者證偽。實體經濟低迷及財政刺激力度有限,因此市場信心難以出現明顯恢復。眼下市場更像是處于蟄伏期,一旦經濟出現好轉跡象或是政策力度加大,悲觀情緒就有望得到逆轉。
外圍市場方面,從大宗和匯率表現來看,QE3預期正在升溫。9月美聯儲利率決議推出QE3的概率為60%。從市場流動性來看,國際資本在7、8月份流入新興市場,預計這一趨勢可能持續;產業資本也在主板進行增持,尤其以寶鋼為代表的國企回購或將堅定市場信心;轉融資的開啟有望給市場帶來新的資金供應,機構倉位也處于相對低位并提供一定做多動能。上述種種邏輯都會從量變到質變,帶動市場情緒真正反彈,從而傳導到指數上。
游資激戰正酣
與指數低迷相左,近期個股異常活躍,平均每天有30家左右個股漲停,游資針對高科技概念,尤其是代表未來消費的科技概念,如3D打印、蘋果概念等進行集中伏擊,相關概念股已先于大盤進入上升通道,并且形成一定板塊效應,這也是個積極信號。如果仔細分析近期資金的博弈特征便會發現,市場最大的做空動能來源于銀行等代表傳統模式的權重股,此類品種雖然估值處于歷史底部,但仍被大肆做空。相反代表轉型方向的醫療設備、信息安全、電子設備等小盤股則逆勢走強。A股全貌并非上證指數所體現出的那般疲弱,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來形容更為貼切。今年以來,市場最為看空的創業板反而是近期表現最強的板塊,僅從量能和技術形態而言,該板塊短期出現大幅補跌的概率極小。游資敢于狙擊利空最多的創業板,一方面顯示出其對短期下跌空間有限的判斷,另一方面也是對政策的博弈,即敏感時間和敏感點位容易出現反向走勢。既然存量資金敢于逆勢博弈小盤股,那么至少說明此類品種短期機會大于風險,在找到一個風險觸發點前,不用過于擔憂基本面風險。換言之,即使此類品種未來仍有較大調整空間,但無礙短期的題材炒作和主題博弈。
短期而言,整個A股的下跌空間有限,作為市場風向標的期指空頭主力席位持倉連續減少,A股市場存量資金連續第二月終結持續流失的勢頭,與股指走勢形成背離。因此,當下糾結指數漲跌,不如尋找結構型機會。從綜合環境而言,A股出現3周左右的次級反彈是大概率事件。(東方證券 魏穎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