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證券:大盤進入三季度反彈時窗
從經驗看,經濟、政策、資金的“三底疊加”能夠驅動市場回升,但本輪周期卻在顛覆這種傳統的經驗判斷,原因在于低估了本輪周期的三項變化:
第一,需求傳導變得艱難。投資、消費等需求細項都顯示經濟開始企穩回升,但需求變化向中上游產業鏈的傳導卻異常艱難,去庫存壓力總是如影隨形,背后則是巨大的去產能訴求。
第二,貨幣乘數加速下行。宏觀層面的經濟景氣下行和微觀層面的金融結構重組導致貨幣乘數超預期下行,這也意味著流動性的邊際改善需要依賴于更多的貨幣投放和更強的政策放松。
第三,政策容忍度在提升。人口紅利衰減導致就業與經濟數據脫鉤,換屆因素使政府決策更多著眼長期轉型。政策放松更多以預調、微調和存量挪移方式實現,大規模增量刺激很難成行。
上述三大變化的直接結果是:市場反映實體變化的時間被拉長,反彈空間和力度會減弱,由此可以大致勾勒出短期和長期市場的演變圖譜。
短期:何時反彈,何處反彈?堅持看好三季度反彈,7月下半段是時間窗口。流動性和政策好轉大概率發生在經濟預期好轉之前。從流動性角度看,7月以來資金利率下行緩慢,對沖貨幣乘數下降必須依賴進一步的貨幣放松,下半月降準值得期待,亦可能成為資金面加速改善的催化劑;從政策角度看,8月份的北戴河會議或成為市場政策預期變化的重要拐點。
長期:周期還是非周期?從經濟層面看,即使短周期見底,長周期調整格局仍未變。從制度層面看,如果實體和市場都缺乏自發供給調整機制,則供給收縮難度遠高于需求擴張。代表過去十年重工業化成果的周期股即使短期反彈,長期仍然會朝破凈方向演變(這樣才能被動優化經濟和市場結構)。中長期依然是非周期的天堂,只要沒看到長周期調整結束跡象,就很難看到非周期估值溢價的終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