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恐慌時積極些 中線看多
周三市場延續調整,上證指數下跌1.21%,深成指下跌2.13%,中小板指下跌1.65%,創業板指下跌1.41%。板塊方面,交運、醫藥、鋼鐵較為抗跌,地產、機械、建材跌幅較大。 展望后市,我們判斷短期的調整不改中線看多的邏輯,未來數月向上風險大于向下風險。
首先,情緒波動引發市場震蕩。我們一直強調今年“經濟不死不活,政策不溫不火,通脹不低不高”。但年初以來,市場對經濟見底和政策放松一直保持樂觀情緒,一旦不如預期,疊加海外恐慌情緒的負反饋,投資者又把難以證偽的長期悲觀問題轉化為短期情緒化宣泄, 信用利差、避險情緒有所抬升。
其次,4、5月份大概率是年內經濟同比最差的階段,可以關注對沖經濟下行的力量,競爭力較強的細分行業或企業更受益。4月份經濟數據出臺之后,央行隨即“降準”,符合我們對“換屆年”政策“出后手,見到數據才對沖”的判斷,后續政策有望加力,如財政補貼助節能家電的政策力度超市場預期,有助于經濟階段性見底企穩。但見底之后,對于經濟回升速度也不必盲目樂觀,未來數年經濟增速有望在6-8%之間形成新常態。值得反思的是,美、日等國經濟高增速回到中增速時,反而走牛市。
再次,在8月份之前CPI維持下行,恰是政策微調可以加力的時間窗口,資金價格有望繼續回落。4月新增信貸6818億,中長期貸款新增1893億,M1同比3.1%,M2同比12.8%,反映經濟低迷、終端資金有效需求較弱。因此,后續貨幣政策放松,直接表現為銀行間流動性更加充裕,有助于債市牛市得以延續,有助于非銀行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近期公司債發行加快,利率已趨勢性低于中長期貸款利率,有助于穩定經濟。
最后,行百里者半九十,積極股市政策將繼續。為了提升股市資源配置功能、降低金融壓抑,監管層將持續通過多種手段來提振股市信心??紤]到A股系統性風險在去年已經得到較充分的釋放,而其他投資渠道的風險上升、收益率下降,積極的股市政策有助于提升A股在大類資產配置中的相對吸引力。 投資策略:恐慌時積極些、中線看多;藍籌托底,逢低找機會 當前投資者分歧較大,加上海外的不確定性,引發市場調整壓力。但是,這并不改變我們中期看多的判斷,即未來數月是政策面與基本面可以共振做多的投資時機,因此,近期市場回調整理時,應積極尋找機會。
配置上,我們建議:(1)藍籌托底,維持金融、地產等行業的基礎配置,波段操作,逢低增持其中的彈性品種。(2)立足長期找機會精選消費、醫藥以及新消費、新經濟模式下的成長股,如受益于超預期節能補貼的家電、景氣度提升的液晶屏、移動互聯、光通信、智能手機、天然氣產業鏈等子板塊,增加配置。(3)立足彈性找機會待市場企穩后,假裝根據經濟復蘇炒炒周期股,特別是競爭格局較好的早周期行業,或者,尋找各種改革紅利以及重大事件驅動等主題投資機會,比如財政支出的新重點(包括,環保、水利以及新興產業等)、金融改革、要素價格改革、天然氣十二五規劃、平潭島建設、新三板建設等主題性機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