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周三重啟公開市場操作并凈投放1500億元后,央行19日繼續開展巨量資金投放平抑稅期波動,進行了1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無逆回購到期,全天實現凈投放1900億元,為連續第二日實施大額凈投放。自此,央行本周已“放水”4700億元。
對于資金面緊張態勢能否緩解,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還要看4月25日起央行實行降準的情況。中金固收研究團隊預計,這次降準推動貨幣市場利率下降20個基點以上,債券收益率下降10個基點或者更多。降準對債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狹義流動性進一步放寬、資金成本降低,二季度供需壓力緩解,債牛延續。
“央行降準、公開市場連續大額凈投放,盡顯對資金面的呵護之情。4月份流動性壓力最大的時期正在平穩度過,下一周雖然央行逆回購到期量將增至3300億元,但由于降準落地,一次性釋放大額流動性形成對沖,疊加季末財政支出力度加大,資金面重新恢復寬松應沒有懸念。”有市場交易人士表示。
華創證券則指出,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持續凈投放,并導致超儲率進一步上升,才能證明央行降準意在放松。如果央行在降準落地后通過公開市場持續回籠流動性(類似2016年2月),或是金融監管落地和執行的節奏明顯加速,那就證明央行降準意在對沖銀行負債成本上行和金融監管沖擊,目的不在于放松貨幣政策。
央行表示,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記者17日了解到,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從2018年4月25日起,央行將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前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中國人民銀行17日晚發布公告,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17日晚發布公告,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伴隨著世界各國開始對數字貨幣的探討和監管介入,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近期走入熊市。截至4月10日下午4:30左右,某行業App顯示,至少有30種代幣24小時內跌幅超過20%,而比特幣、以太坊分別報42578元、2509元,較此前的最高點均已跌去大半。
2018年3月28日,人民銀行召開2018年全國貨幣金銀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穩步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4月3日,央行公布的一篇工作論文中也提到,“央行數字貨幣有利于負利率政策的實施。”
央行日前宣布,將開展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和非居民身份證件信息核查—— 自2018年4月9日起,在天津市、山西省、福建省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開展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核查試點工作;
據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披露,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因多項違規,被判處罰款18萬元。據了解,支付寶違規具體在三方面,首先是客戶權益方面:金融消費者知情權保障不充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保障不充分。
丟失身份證將再也不用擔心,央行出大招!央行日前宣布,將開展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和非居民身份證件信息核查。
如銀行核查的是個人已向公安機關申報丟失的居民身份證,聯網核查系統將反饋“證件已掛失”;——銀行如果無法確切判斷客戶出示的居民身份證為掛失、失效證件,或者非居民身份證件為虛假證件的,將區分情形進行處理。
央行20日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受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周二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因當日有400億元逆回購到期,單日凈回籠資金400億元。
中國央行對國內銀行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開出巨額罰單。央行對平安銀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約304萬元,并處罰款約1031萬元,合計處罰金額1334萬元。
央行今天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31.4%的居民預期“上漲”,48.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9.9%的居民預期“下降”,10.5%的居民“看不準”。
央行今天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31.4%的居民預期“上漲”,48.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9.9%的居民預期“下降”,10.5%的居民“看不準”。
央行于3月15日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31.4%的居民預期“上漲”,48.2%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9.9%的居民預期“下降”,10.5%的居民“看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