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廈門大學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在京聯合舉行“中國宏觀經濟高層研討會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2018年春季預測發布會’”。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與分析——2018年春季報告”指出,今明兩年中國經濟穩中趨緩的態勢還將延續,預計經濟增速將保持6.5%以上的水平。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平表示,2018-2020年,中國經濟只要年均增長6.3%,就能實現GDP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目前看完全沒有問題。“不過也不能忽視經濟下行的壓力,特別是內需的收縮,未來要依靠結構性改革促進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而在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看來,隨著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已經不再唯GDP論英雄,環境保護、風險防范等成為重要的考核指標。
高質量發展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息息相關。上述報告指出,進入2018年,金融與非金融部門降杠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依然是各項宏觀政策的核心內容。
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胡濱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這里的金融風險專指宏觀的系統性全局性的金融風險,主要包括周期性、體制性及結構性的風險。“這就需要考慮逆周期調整、金融業去杠桿,同時提高監管的彈性和適應性,使監管更有包容性和前瞻性。最核心的還是依靠改革,降低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機構的門檻,激發民間資本活力,讓更多民間資本為實體經濟服務。”
課題組認為,民間投資增速快速反彈已具備諸多有利條件:一是今明兩年外部經濟的持續增長必然會拉動中國私營企業出口的擴張,進而激勵其投資增長;二是因國有企業降杠桿而釋放出的信貸資源以及調整信貸資源結構使其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等措施將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民間投資擴張的資金需求;三是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將降低以往長期存在的對民營企業的投資壁壘,從而擴大民營企業的投資領域;四是今年以來開始的營商環境整治、培育與完善,也將為民間投資的擴張創造有利的條件。
“要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環境改革迫在眉睫,其中包括營商環境、投資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創新環境等方面的改革。尤其要促進服務領域和關鍵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
年初以來,經濟繼續擴張、通脹預期抬頭促使市場調整對美聯儲加息節奏的判斷。市場人士認為,3月份美聯儲繼續加息基本沒有太大懸念,中國人民銀行仍存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但預計幅度接近上一次的5BP,在市場已有較充分預期的情況下,影響不會太大。
中國人民銀行2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615億美元,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億美元,升幅為0.68%。這是我國外匯儲備自2017年1月份跌破3萬億美元以來連續第12個月回升。
直面經濟數據不實問題,也是務實擔當,畢竟,主動揭開傷疤,也是療傷之始。
“三門峽2017年之所以取得如此發展速度,得益于‘四個狠抓’,即狠抓經濟運行調度、狠抓項目建設、狠抓與央企合作、狠抓效能革命。2017年年底,三門峽市榮獲“全國十佳魅力城市”,生態之都、天鵝之城、宜居宜業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9月2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會在京舉行。
4月份,部分經濟指標增速有所回落,引發一些人對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可持續性的擔憂。事實上,經濟數據的短期波動是正常的,對比基數、工作日變動等非經濟因素都可能引致同比增速的變化。
近年來,郵儲銀行漯河市分行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發展理念,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市場定位,持續加大信貸有效投放,積極推進普惠銀行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漯河經濟的快速發展。
2016年,身處中心城區的睢陽區科學謀劃,加大投入,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該區采用PPP模式等,創造性地引入社會資本,破解資金難題,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市政基礎設施服務。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已有五年多,距離觸底還需滿足三個條件,結構性改革是殲滅戰更是持久戰,未來經濟很難有強勁的反彈趨勢。同時他還透露,房地產投資正在逐步見底。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筆者認為,只要政策配合到位就大有可為,實現經濟增長的“好牌”還有很多。
中國經濟在經受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之后,走到了一個自身“潛在增長率”下臺階而“矛盾凸顯”對“黃金發展”瓶頸制約日趨嚴峻的新階段。
近期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在于房地產投資不斷萎縮,而背后的直接原因正是房地產市場庫存過高。
經濟下行,資本寒冬,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著生死大考,能活著已經不易。媒體在這樣的關鍵時候,如果不能承擔起引導方向,鼓舞士氣的社會責任,那么也絕不能毫無底線原則地落井下石。
當前,互聯網創業激蕩人心,“互聯網+”膾炙人口。面對熱潮,站在風口,除了積極擁抱,也要多些冷靜理性。
近日,21世紀宏觀研究院對23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以及經濟總量靠前的城市進行排名發現,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最高的是重慶,達11%,其次是杭州,增速為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