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27日發布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包括軌道交通裝備在內的九大重點產業未來將得到重點支持和提升。
發改委表示,到“十三五”末,將在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新材料、制造業智能化、重大技術裝備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關鍵技術產業化專項。實現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打造一批中國制造的知名品牌,創建一批國際公認的中國標準,制造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品質量大幅提高。
據了解,到2020年,軌道交通將發展高速、智能、綠色鐵路裝備,研制新一代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搭建懸浮導向、車載供電等關鍵技術研發試驗調試平臺。開展混合動力機車、時速160公里快捷貨車、大型養路裝備等產品研制和產業化。新能源智能汽車方面,突破智能汽車關鍵共性技術,重點研發全天候復雜交通場景高精度定位和地圖技術等。并且,加快先進金屬及非金屬關鍵材料產業化,重點發展汽車用超高強鋼板及零部件用鋼,高鐵關鍵零部件用鋼等產品。
根據計劃,未來將把創新作為制造業實現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引導創新資源向制造業領域匯聚,探索彈性治理新機制,構建保護創新、包容創新的社會氛圍。并充分發揮市場在制造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以質量提檔升級帶動制造業提質增效,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發改委表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計劃以三年為一個周期滾動實施,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環境條件變化,動態調整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為了確保行動計劃順利實施,將逐一制定出臺各重點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實施方案。
11月28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實施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通知》。
發改委近日確定31家國有企業納入第三批混改試點范圍。同時,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混改基金正加速集結。
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效果,但全國煤炭產能過剩的態勢并沒有根本改變,煤炭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還十分突出,行業虧損面仍有20.7%。
他認為,在市場層面,中國永遠不能被低估。中國地域廣大、發展差距明顯,如果補齊這個差距,中國將實現從欠發達,到比較發達,到最終發達的跨越,中間需求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在中國特殊發展階段和特殊國情下,政府作用絕不可低估。
他認為,在市場層面,中國永遠不能被低估。中國地域廣大、發展差距明顯,如果補齊這個差距,中國將實現從欠發達,到比較發達,到最終發達的跨越,中間需求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在中國特殊發展階段和特殊國情下,政府作用絕不可低估。
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16年我國共享經濟實現市場交易額就達到了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平臺企業的數量也已經超過了1000家,參與分享的人數達到了6個億,提供服務者的人數約6000萬左右。
目前,各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已制定完成了檢查方案,正在組織檢查組開展檢查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有關部門將依法做出嚴肅處理,并及時向社會通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出臺了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對未來三年價格機制改革進行了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
國家發改委7日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強壟斷行業的成本監審,推進我國建立針對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專門的成本核算制度。
與目前的境外投資管理規定相比,新辦法進一步簡化了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管理程序,取消了項目信息報告制度,并簡化了核準、備案申請手續,放寬了核準、備案時間底線等。
國家發改委11月1日透露,發改委等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建設規劃綱要,鼓勵地方爭創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記者1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壟斷行業價格監管的意見,近期將圍繞電力、天然氣、鐵路客運、居民供水供氣供熱等重點領域,加快建立健全成本監審辦法和價格形成機制,從細從嚴開展成本監審和定價工作,規范壟斷行業收費,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率。
記者8月30日從發改委獲悉,國家根據天然氣管道定價成本監審結果下調管道運輸價格,結合天然氣增值稅稅率調整情況,決定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自2017年9月1日起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29日介紹,今年以來,我國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扎實推進。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2日透露,發改委日前印發了全面推進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開展跨省跨區輸電價格核定工作,促進跨省跨區電力市場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