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股將呈寬幅震蕩特征 中國處于新經濟常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經濟藍皮書:2014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書中刊載了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公司吳謙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中心朱平芳共同撰寫的《2013年上海證券市場回顧與2014年展望》。文章表示:“展望2014年,A股市場難以出現持續上漲行情,將呈現寬幅震蕩的特征,存在結構性投資機會,建議投資者關注經濟結構轉型和改革紅利受益的行業及具有優良成長性的上市公司。”
全球仍存不穩定因素
文章認為,2014年股市情況主要將取決于國內外的經濟基本面。2013年全球經濟逐步走出低谷,繼續保持緩步增長,形勢繼續朝好的方向發展,但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依然突出,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未消除,跨境金融風險問題凸顯,實現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和健康成長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2013年經濟呈現溫和復蘇態勢,但9月失業率為7.2%,仍遠高于危機前水平。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步伐仍不確定,債務上限問題雖暫時延期,但仍將長期存在,成為美國及世界經濟的最大隱患,政府關門事件對實體經濟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在德國和法國經濟形勢反彈的推動下,2013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折年率增長1.1%,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增長,經濟出現復蘇曙光。但歐元區8月失業率高達12%。歐元區存在的制度性、結構性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經濟增長的初步跡象依然很弱,不同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增速依然明顯。
2013年第二季度,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GDP分別同比增長3.3%、2.4%、1.2%和2.0%,整體來看金磚國家經濟增速較2010年的危機快速恢復時期出現明顯回落。但通脹水平居高不下,其中印度8月CPI高達10.8%。新興市場國家保持快速發展的困難增多,普遍面臨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失業率升高、社會矛盾凸顯、財政壓力增大、債務規模上升、資本快速外流等問題。
中國處于新經濟常態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未來最大的變化在于其“常態背景”發生重大變化。過去十年的常態背景是,經濟在外貿和投資的拉動下保持兩位數增長,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在于防止經濟過熱;資本、貿易雙順差,宏觀流動性的水位在不斷上升,央行的收緊速度趕不上水位上升的速度。經濟內生動力強勁加上流動性充裕,造成了虛擬市場的繁榮,受益領域包括房地產、收藏品和股票流通市值等。
文章表示,過去十年我國取得了越來越大的國際經濟貿易市場份額,靠的是低成本,而這個成本優勢在今后5至10年內很可能被大幅度削弱,甚至喪失這一優勢。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五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環保成本的上升、土地成本的上升、資源和能源成本的上升、人民幣升值。這些因素在過去5至10年中不斷累積,在過去兩三年中進一步加速。近年來的宏觀調控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短期化,原因之一就是在成本升高后,幾個調控目標之間越來越難以兼顧,政策騰挪空間越來越小。過去20年的WTO紅利在快速消失,由此促動的工業投資和產能擴張的動力也成為無源之水。剔除出口、消費和工業投資,剩下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然而這兩個領域的需求會受到銀行、地方和中央資產負債表的硬約束。
流動性方面,在資本流入與外匯占款投放放緩的大背景下,放松流動性將成為央行調控的新常態,但央行的“放水”和流動性水位下降很可能相伴而生,如同過去十年收緊與水位升高的關系一般。而作為“保增長”主要政策手段的擴張地產和基建投資,將通過商業銀行的表外資產擴張,擠占本不寬裕的流動性,虛擬市場承受的壓力會更大。
A股或以結構性行情為主
綜合上述分析,文章認為,當中國經濟總量增長系統性放緩后,經濟結構將面臨強大的調整需求,經濟結構調整將沿著“尋覓新經濟”和“改革歷史積弊”兩條線展開。一方面,企業和政府將自發尋找經濟轉型的方向,如生物制造、清潔能源、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制造業,以及傳統制造業升級、信息化、智能化等;另一方面,政府也將通過改革來修補過去十年傳統經濟發展帶來的積弊,如加大環保投入、國企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土改、軍工建設等,以期重整經濟基礎。宏觀流動性由過剩轉向平穩趨緊,通脹水平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長期保持較低水平。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揭牌后的三年內,主要的受益者應該還是28平方公里區域內的企業,它們可以享受行政效率提高、貿易和金融自由所帶來的商機和優勢。與此同時,自貿區外的長三角企業則可以通過區內區外的互動對接來分享自貿區改革的好處,可以通過自貿區的企業共享全球貿易需求和資本。貿易需求帶動金融服務,由自貿區一點連接中國和全球的貨物和資金,幫助中國外貿在新的國際準則下成功“突圍”。這一概念可能轉化成的經濟利益將給A股市場帶來板塊活躍的催化劑。
文章表示,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預期、我國十八屆三中全會政策的改革措施與落實、流動性是否充裕以及新股開閘等是影響A股市場的重要因素。在中國處于整體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流動性緊平衡的新經濟常態下,股指很難有趨勢性機會,將以震蕩或結構性行情為主。但對應經濟結構轉型及產業升級,A股將存在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建議投資者在經濟轉型和政策受益的行業和個股中尋找機會,但應注意過分被熱炒的題材股、透支業績的高市盈率成長股所蘊涵的較大風險。(方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