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穩回升 實體經濟“空心化”警報仍未解除
導讀:3日,匯豐發布8月PMI終值為50.1%,比7月份環比大升2.4個百分點。就此,認定“當前宏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的判斷當然具有一定的說服力。還有一個數據,同樣可以給予“經濟企穩回升”作出注解:據最新的統計,2013中國企業500強的整體規模繼續擴大,營業收入達50.02萬億元,首次跨上50萬億元臺階,且500強入圍門檻也提高到了198.67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3.48%。中國企業500強2012年的資產總額達到150.97萬億元,首次突破了150萬億元大關,其營業收入規模已相當于美國500強的2/3。
已經披露的多項數據表明,宏觀經濟迎來了向上的拐點。支撐這個趨勢的數據顯示,官方PMI指數最近兩月連續回升,本月回升幅度明顯擴大。而且,主要分項指數全部上升,特別是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明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回升達到3個百分點。
3日,匯豐發布8月PMI終值為50.1%,比7月份環比大升2.4個百分點。就此,認定“當前宏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的判斷當然具有一定的說服力。還有一個數據,同樣可以給予“經濟企穩回升”作出注解:據最新的統計,2013中國企業500強的整體規模繼續擴大,營業收入達50.02萬億元,首次跨上50萬億元臺階,且500強入圍門檻也提高到了198.67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3.48%。中國企業500強2012年的資產總額達到150.97萬億元,首次突破了150萬億元大關,其營業收入規模已相當于美國500強的2/3。
增長毫無疑問,尤其是PMI指數所代表的制造業發展動力的增強,傳遞出市場面轉向的強烈訊號。面對經濟企穩回升更趨明顯的態勢,后期經濟形勢就一定出現“相對樂觀”的變化嗎?對此我們仍然保持謹慎樂觀,因為中國實體經濟并未擺脫“空心化”的趨勢,更何況產業的轉型升級才剛剛開始,構成中國經濟基礎的中小企業狀況尚未出現明顯改觀。
PMI指數回升,經濟增長企穩是事實,可小型企業的PMI僅為49.2%,連續17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小企業仍未走出困境更是事實。中小企業PMI指標水平偏低全面的,這從8月份企業所反映的問題中可以看到。比如,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占41.9%;反映價格上漲的占22%;反映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占46%;反映訂單不足的占44.7%;反映運輸成本上漲的占28.2%。
中國企業500強的強勢其實也沒有數字上看起來那么強:盡管收入首次跨上50萬億元臺階相當于2012年度GDP的96.32%,然而國內267家制造企業的利潤卻不及5家商業銀行。相對于銀行業23.6%的高利潤,制造業500強平均利潤率僅為2.23%,較上年降低0.67個百分點,盈利水平依然在繼續惡化。實業部門與商業銀行部門懸殊的利潤差距背后,正是我國制造業“空心化”的明顯標志。500強企業業績的繼續擴大,只能說明銀行業一家獨大,進一步證明了制造業“空心化”現象的嚴重。
即便是正面解讀企業500強,也必須指出,在體量大幅擴張的同時,其效益增速放慢了。2013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增長了11.41%,增速大幅回落12.22個百分點。500強中虧損企業有43家,增加了30家,虧損面大幅增加。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與資產利潤率也連續兩年出現下滑。此外,煤炭、鋼鐵、建材、航運等多個行業出現了行業性的績效大幅下滑現象。也就是說,所謂企業500強依舊習慣于過去經濟快速增長的慣性和模式,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行動相對比較緩慢。
容忍金融企業利潤過大,只能以實體經濟的虧損為代價。更何況大企業產能過剩和去庫存化的任務依然較重。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所遭遇的市場環境則更加艱難,資金緊張、勞動力成本、訂單不足都是老問題,如果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不能有效化解,產業“空心化”的趨勢將難以扭轉。
總之,當前的“經濟企穩回升”只是一種契機,比起實體經濟來,更應當警惕“空心化”危險的繼續。因而針對小微企業減稅等扶持政策,以及一系列穩增長舉措亟待落實到位。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