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對7月股市分歧大 看好大眾消費品
滬指跌到1849點后,昨日收復2000點關口,此時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到底是已經企穩見底,還是下跌中繼?而目前機構的看法也是分歧巨大。
“經過6月份快速的、大幅度的下跌之后,空方能量大幅消耗,多空雙方力量對比將逐漸向多方傾斜。”東莞證券認為,雖然基本面短期難言好轉,但從管理層來看,匯金再次出手增持,顯示出維穩的信號,如果說2100點一線是“政策底”,那1900點一線有望成為“市場底”,1849點短期底部明確。
銀河證券則旗幟鮮明地提出“等待反彈”,對7月份的市場也比較樂觀。銀河證券表示,當前市場更加關注經濟下臺階和產能過剩問題,同時流動性緊張局面將持續至7月中旬,預計7月份中報集中披露時市場將重新審視業績。6月在“錢荒”的沖擊下,下跌的劇烈性超出預期。
雖然A股市場在6月已大幅度下跌,但看空之聲依然不絕于耳。“調整尚未結束,保持低倉位。”申銀萬國直接潑來一盆冷水,“6月下旬應該是市場對經濟、流動性預期較為悲觀的時刻,邊際上最壞時刻已經過去,后續有望修復性反彈,但只是反彈。”
申銀萬國稱,從年初的“弱復蘇”到現在的L型底部波動,市場對于經濟復蘇的預期在逐漸退潮。近期經濟的疲弱程度的確已經超出市場預期,L型底部能否橫住正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擔憂。大方向我們依舊謹慎,經濟仍在隧道中,A股難有大牛市。
盡管上述機構對7月份股市存在較大分歧,但是“7月中旬之前都是觀察期”卻得到一致認同。7月份有幾件大的事情需要引起投資者關注:一是北戴河會議釋放出何種信號決定了下半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政策動向,二是等待流動性邊際沖擊過去和IPO預期明朗,三是中報證偽期來臨,成長股將受到考驗。
同時,在配置上,各家機構也有不同的側重點。申銀萬國表示,下半年經典消費(醫藥、大眾消費品)可能優于新興成長(環保、傳媒、電子),業績更確定的優勢將使市場在下半年給予經典消費更低的風險溢價,打開上漲空間。而且恐慌過后,業績較為穩定的地產等低估值藍籌的配置價值進一步突出。(記者 李宇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