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整理因素仍在發酵 兩大板塊或將逆襲
上證指數
過去兩周A股市場出現系統性殺跌大調整走勢,其主要的根源還是在于對流動性趨于緊張的預期上。而臨近上周末的走勢似乎稍微安慰了一下市場最近容易受傷的心靈,接下來的市場還要看央行的態度和貨幣市場資金利率下行的空間到底能有多少,這對于市場的整體走勢顯得十分重要。
另外,現在看起來似乎風平浪靜起來,但企業的基本面會否受到這次金融機構降低杠桿的影響而使得中期業績出現更加的不確定性呢?半年報時節的市場似乎也存在眾多疑問。筆者認為,還是尋求倉位平衡和自我保護顯得更加實在。
市場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我們剛剛提及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對于本輪市場走勢的影響還有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為當前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已經回到2000年左右的時代,那個時代剛好處于經濟偏冷的一個特殊過程之中,而凈資產收益率和利潤率仍在相對高位徘徊,這就再次證明企業盈利在經歷非常痛苦的回歸旅程,這樣中期業績和三季度業績風險必將再次引發市場整體的擔心和動搖,故此,本輪風暴尚未解除。
首先,下半年流動性繼續承壓將可以預期,近期流動性的承壓仍在情理之中。其次,全球資金再配置要求加大。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筆者再次分析強調注意美聯儲的QE退出信號,此舉將會加大流動性的風險凝聚,而當下的全球資金再配置需求已經啟動,熱錢逐漸流回發達國家,近期新興市場是一片狼藉。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資金利率矯枉過正可能引發超跌后的反彈出現,但巨大的資金壓力似乎扼殺了進一步反彈的空間。因為2010年是IPO發行的最高峰,全年IPO 募集金額大約為4900億,按照3年的鎖定期推演,解禁股票在2013年將是高峰期,從時點來看,6-7 月是一個敏感期。因此,整體看起來市場在經過暴跌洗禮后似乎風平浪靜,但警報還遠遠沒有消除。
油服和醫療兩板塊值得關注
經過如此連續殺跌后,機構資金前期抱團取暖的成長股也會存在“多殺多”的風險。因此,當前選股必須考慮業績和估值的雙重穩定性,如經過本輪非理性下跌后的油服、醫療器械服務等兩大板塊就很值得深度研究和觀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