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荒人心慌 “六絕”格局來勢兇猛
上證指數
股市有句諺語,叫“五窮六絕七翻身”,據說還是挺靈驗的。
不過,今年的5月可是一個“紅五月”,當月大盤漲勢不錯。于是,也就有人開始想象,既然五不窮,那么是否六也不絕,到了7月更是來一個大漲呢?結果,6月到目前為止的走勢不免令人失望。
下跌最根本原因
現實情況是,6月份的股市大跌,在短短的幾個交易日內就將今年以來所取得的漲幅全然抹去,并且創出去年12月初以來的新低。
一些市場分析人士將原因歸咎于實體經濟不好,當然這也是事實。從多項經濟數據來看,經濟仍然處于收縮階段,遠沒有復蘇。不過客觀而言,這種狀況在今年二季度開始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5月份數據的公布,只是進一步予以強化而已。對此,投資者應該都是有所了解的,所以似乎沒有理由因此而大肆看空股市,否則也無法解釋為什么之前會出現“紅五月”行情了。
另外,也有分析人士把境內股市的這波下跌與海外市場的急劇震蕩聯系起來,認為受到了拖累。其實,美聯儲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意圖,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有所表達,現在予以明確也是預期中的。境外市場在此之前大漲,此時順勢調整,也并不算太突兀。現在外盤多數還是處于歷史高位附近,境內市場已經下跌到了7年前的位置,如果一定要說這次下跌是受到海外市場的影響,那么這種影響也是很有限的。
應該說,下跌的最根本原因是境內市場資金面的突然緊張。這種緊張,其實在5月下旬的時候就已見端倪。當時回購利率大幅度上漲,不過被解釋為是財政存款上繳所致,屬于臨時的,因此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但此以后,回購利率還是保持在高位,進入6月份以后更是節節走高,到上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現在回想起來,就整個市場資金供應情況而言,其實并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個別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違約,只是局部的流動性失衡導致,更多是因為期限錯配以及杠桿使用不當的緣故。在正常情況下,并不至于引發資金市場的激烈動蕩。
可動蕩還是出現了,這是因為在市場缺乏資金的情況下,央行沒有像往常那樣伸出援手,而是十分淡定地觀望,這就引起了恐慌。一些有錢的銀行也懷疑這是否意味著貨幣緊縮的開始,而著手增加超額備付金,從而減少了對外放款。于是,無論是在銀行間市場還是在證券交易所,回購拆借利率飆升,資金市場鬧起來前所未有的“錢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