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暴漲難帶大盤走入牛市 兩主線尋投資機會
創業板指
創業板周四率先反彈之后,周五大漲超過3%再度演繹靚麗行情,個股再度上演漲停大戲。自去年12月份至今年5月,創業板已漲近90%,互聯網、傳媒等板塊走勢迅猛,樂視網創下上市以來新高。而之后創業板行情能否持續?能否帶領大盤走向牛市?而近期機會又在何方?騰訊證券(微博)特約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向威達,來為投資者仔細分析。
長城證券向威達
從去年12月份到今年5月份,創業板的漲幅高達87.9%,與上海綜合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分化。許多人都在探討創業板能否帶領大盤走向牛市?
一、創業板的走勢不過是美國股市的縮影
2009年3月份以來,美國股市三大股指持續震蕩回升,去年年底以來更是加速上漲,道瓊斯指數和SP500指數居然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到今年的5月24日分別上漲了1.4倍和1.53倍。同期納斯達克指數則上漲了1.79倍,創了過去13年的新高。看看日本,日經225種股價指數從去年7月份以來也展開了一輪狂飚式的上漲,到今年的5月24日漲幅高達91.4%。特別是AMEXBTK制藥指數、NASDAQ生物技術指數和費城半導體股價指數為代表的科技股分別上漲2.82倍、2.22倍和1.84倍。回頭看看國內,創業板從去年12月以來也上漲了87.9%。特別是光電為代表的TMT板塊、傳媒、新能源汽車、醫藥和環保等許多個股漲幅更高達1-2倍。僅今年以來,以科技股為代表的創業板就帶動A股的信息服務指數、電子指數、醫藥生物指數和信息設備指數分別上漲35.25%、34.23%、28.57%和26.14%,都遠遠超越滬深300和整個大盤。個中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創業板的上漲反映了中國經濟減速的大背景下市場對經濟轉型的預期。過去30年,中國經濟狂飚突進,但是,金屬、煤炭和地產等資源類行業最輝煌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包括銀行的盈利增速也難免回落的趨勢。中國經濟要轉型,只有減少對過度投資和廉價出口的依賴。電子、醫藥和環保等領域代表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其股票理應享有較高的溢價。
第二,創業板持續上漲并不表明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有多強。我認為,創業板持續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歸功于美國股市特別是美國科技股強勁上漲的帶動作用。事實上,中國電子行業的許多上市公司主要是依附于美國的科技巨頭,為他們提供組件。因此,創業板等科技股的上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只是美國夢的縮影。
第三,創業板的走勢也是有限資金在市場整體低迷中尋求的一個局部突破。經濟減速,市場持續震蕩回落,資金持續流出市場。周期股規模又大,有限的資金難以推動周期股上漲,只能尋找有經濟轉型預期、成長性較好的小盤股比較集中的創業板炒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