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基礎已經具備 A股再現投資良機
上證指數
行情不會簡單重演,歷史往往似曾相識。研究目前股市投資環境,發現其與2005年底、2006年初有不少相似之處。十年一個輪回,十年一遇的投資時機已經出現。
牛市基礎已經具備
低估值永遠是牛市啟動的基礎。經過三年的下跌,滬深3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TTM)只有10倍,這是中國股市歷史上最低的,也是當前全球主要市場中最低的。當市場對10倍的市盈率已經習以為常的時候,這個估值水平恰恰很不正常。站在全球的視點進行對比,美國市盈率為16倍,德國15倍,印度16.5倍,巴西19倍。一個國家股市的整體估值水平應該反映對這個國家未來經濟增速的預期,中國經濟增速雖然下了一個臺階,但仍然遠遠高于美、德等發達國家。市場估值水平應該遠高于發達國家才合理,而不是在全球排名墊底。現在全球最低的估值,很可能以后十年都難以重現,極低的估值水平是大牛市的基礎。目前的估值水平提供了至少一倍的上漲空間。
換個角度看宏觀經濟,7.5%是GDP相當快的增長速度。不少投資者擔心經濟增速下滑,宏觀經濟復蘇的動力不足。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不要和中國過去20年比,因為那個階段不可重復,而是和當前全球各個經濟體相比,7.5%的GDP增速、低通脹環境、穩定的匯率、高就業率、經濟結構轉型,無論發達市場還是新興市場,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不要拘泥于經濟增速是7.5%還是8%,放在全球市場比較的角度,7.5%的經濟增速是相當快的增長速度。
流動性寬松為行情啟動提供動力。與2005年匯改后頗為相似,去年底以來新增外匯占款飆升,人民幣匯率上行,推動M1、M2探底回升,市場流動性寬松。與此同時房產投資熱情降低,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整頓,實體經濟吸納資金需求降低,會把更多的資金推向股市,這是行情啟動的動力。
國際市場率先上漲,為中國股市提供了示范效應。在全球流動性寬松,經濟探底回升的環境下,全球股市普遍走強。不僅歐美日發達市場再創新高,連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新興市場也再創新高,反映了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提高,這對A股市場有強烈的示范作用。今年創業板的熱點演變受美國市場的影響很大,這種示范效應也會向主板擴散。
此外,牛熊分界點已經在去年四季度出現。在連續四個季度負增長后,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在去年四季度出現拐點,當季增長8.06%,今年一季度增長10.5%,預計二、三季度更高。企業盈利是行情演變的基礎,盈利增速的拐點往往是大級別行情的拐點。這點在2005年底、2006年初同樣出現過。去年12月1949點的拐點是企業盈利增速拐點的市場體現,這就是牛熊分界點,是新一輪牛市的起點。
本輪行情具有延續性
政策紅利逐年兌現,決定行情的延續性會比較好。觀察過去30年,中國經濟存在十年的周期特征。每一屆政府的前幾年,經濟增速往往比較快。這和每一屆政府的創新思路和新的經濟政策有關。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換屆已經完成,中央和地方的發展規劃、經濟政策和投資項目正在逐步推出。通過減少審批提高經濟活力,通過城鎮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城鎮化,通過改革生育政策拉動消費,通過擴大農村土地流轉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等,都值得預期。這是行情長期演變的推動力。因此,股市很可能不是幾個月的反彈,而會是幾年的牛市。
此外,投資者預期已經從悲觀中緩解。根據筆者的投資經驗,觀察投資者預期的變化是判斷行情漲跌的落腳點。行情漲跌的原因并不是當前投資者預期本身,而是預期的“變化”。預期從悲觀緩解,市場往往探底回升;從悲觀變為中性再變為樂觀,會推動行情上漲;從樂觀變得很樂觀,再到極度樂觀,行情往往就離結束不遠了。目前投資者的預期已經從悲觀中緩解。今年投資者預期的變化表現在下述兩個方面:一方面,大盤逐步走強。今年以來雖然也有理財產品市場整頓、地方融資平臺清理、大宗商品下跌、禽流感、經濟增速不及預期等各種利空,但大盤調整不再創新低,而是上了一個臺階,創業板還創出新高;另一方面,個股行情不斷加強,年初以來已有250多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已經逐步提高。
大多數人還不愿投資股市,這恰恰是牛市初期的顯著特征。經過幾年的熊市,絕大多數人還心存余悸,不愿投資股市。從近期基金券商產品的發行看,固定收益產品熱銷,股票型產品無人問津,而這恰恰是牛市初期的顯著特征。每一次牛市,都是從小部分人向大多數人擴散,都是從個股向全市場擴展。大多數人不愿投資股市,恰恰說明,如果預期一旦扭轉,賺錢效應形成,后續入市的資金還很充足。
去年我們說市場越低迷、越要大膽投資。今年,我們說股市的春天已經到來,張開雙臂擁抱春天,切莫錯過播種的季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