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訂單被搶 富士康內憂外困艱難“謀生”
虔誠的郭臺銘,把關公像從大陸背到臺灣總部供奉起來后,似乎并沒有帶去所他期盼的好運。
最近幾個月,郭臺銘掌舵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富士康科技集團,正遭遇著接踵而至的麻煩:數億美元對夏普的投資陷入泥潭、富士康創上市以來最大虧損、500萬部iPhone手機遭蘋果退貨、鄭州廠區兩工人跳樓身亡。。。
如果說上述事件只能讓郭臺銘徒增一些煩惱的話,那么蘋果訂單被競爭對手搶走的消息,足以讓郭臺銘心碎了。這家以代工為主業的巨無霸企業,眼下正面臨著訂單難尋的“饑餓”困境。
富士康丟單
上周富士康科技集團發布的一季度財報數據,讓外界看到了富士康與蘋果這對合作伙伴曾經親密無間的關系,正在遭遇著一些不和諧因素的挑戰和考驗。
富士康的財報顯示,其當季營收為8090億新臺幣(約合270億美元),同比下滑19%,創近十年來最大跌幅。富士康科技發言人邢治平對外此做出的解釋是“營收出現同比下降,主要是因為產能利用率下滑。”
這種模棱兩可的解釋顯然不會讓分析師感到滿意。在分析師看來,導致富士康的業績慘淡的原因是來自蘋果的訂單正在減少。“目前蘋果的訂單已經占到富士康業務的60%-70%,是集團的最大單一客戶。同時來自蘋果的收入占到其總營收的40%。”
而其在財報中的表述也印證了蘋果訂單下降的事實:由于提高了相關組裝費用,抵消了蘋果產品需求下滑導致的負面影響,并使得該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9.6%。
一位分析師稱,富士康用漲價來抵消訂單下滑的做法,顯然會讓蘋果感到不爽。因為蘋果一季度的凈利潤也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下滑,并且調低了對下一季度業績預期。
蘋果也的確在用實際行動對鴻海的提價行為做出反擊。因為除了富士康,還有一大批代工企業在用更低的價格渴求蘋果的大訂單。最新的消息是,富士康的同行和碩在獲得iPadMINI訂單后,可能又獲得了蘋果全部的平價iPhone訂單。
總部同樣設在臺灣地區的和碩在規模上遠遠難以和富士康相比,富士康擁有100多萬工人,和碩僅僅只有十幾萬人。雙方的營收規模也不在一個重量級,從第一季度財報來看,和碩的營收只有富士康的四分之一,不過其增長率卻高達31%。業內人士表示,從和碩財報看,其當季營業利潤率僅為0.8%,利潤率遠低于富士康,這讓它對蘋果的要價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蘋果不斷調高和碩的重要性,目前和碩已經拿下了蘋果筆記本MacBook Air今年訂單的18%,其手中握有的iPad MINI訂單也超過了全部訂單的五成。
雖然和碩方面對于是否已經拿到iPhone訂單不作評論,但其卻在上周宣布,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將其在中國大陸的工人數量增加40%,以滿足新品發布的需求。有評論認為,下半年的擴招計劃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訂單量的增加。
蘋果憂慮
從2007年蘋果第一款iPhone上市開始,富士康就一直是蘋果iPhone和iPad的獨家代工生產企業,但如今和碩聯合科技已經搶走了部分iPhone的代工生產訂單。
蘋果不再單純的依賴于富士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要確保經常處于缺貨狀態的iPhone能夠穩定供應,這光靠富士康的生產能力已無法滿足需求,iPhone4以后的機型供應鏈問題頻出。
有分析師稱,讓蘋果下決心開始尋找第二個供應商的原因,是2010年以后富士康相繼發生的多起群體事件和員工跳樓事故,這些原因讓蘋果對富士康能否保證產品供應產生了疑慮。
2010年的富士康員工“十一連跳”引爆了全球輿論對蘋果產品的討伐。消費者發現,在自己盡情享受iPhone、iPad帶來的歡愉時,這個精美的產品背后竟然隱藏著中國制造工人的血汗心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