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牛市是奢望 六月A股策略應轉向防御
上證指數
小市值新興產業股“越高越漲”的行情在近期達到極致,伴隨投資者情緒趨熱,有關展開流動性牛市的預期和輿論也開始興起。然而,創業板公司開始批量進行風險提示,降溫的信號已經出現;市場利率開始翹升,流動性趨緊信號也已出現。這些均意味著流動性驅動“市夢率”的主題投機行情已經難以持續,更不可能出現整體的流動性牛市。
誠然,外圍資金高度充裕,內部缺乏投資方向的社會流動性也較為充裕。但在當前A股市場背景下,很難再出現以高度投機為特征的流動性牛市。
一、外圍因持續量化資產價格高漲,進而使A股產生比較效應,也促使投資者產生流動性牛市的暢想。但這種勢頭的實際上只維系在一個信號上,即美聯儲的寬松政策什么時候收手?在去年末與今年初,美聯儲曾一度發出中止繼續寬松政策的信號,后受日元超級量化的逼迫,才繼續維持原有的寬松政策。這里的問題在于,即使在日元、歐元皆寬松的美景下,美聯儲只是延長和維持原有的寬松政策,并未跟隨推行新的寬松。因此,后期一旦美聯儲中止繼續寬松的信號再度出現,則虛升的全球資產價格必然應聲大跌。在這輪“全球比寬松”的勢頭中,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選擇了反向走勢已經是一個明顯的提示。
二、目前雖然社會流動性也較為充裕,但實體經濟、地方財政、城鎮化建設、“十二五”項目、民生工程等因缺乏資金而嚴重貧血。流動性牛市需要得到基本面的支持,基本面向好需要流動性來驅動。那種實體經濟往下、資產價格往上的背離只可能是暫時現象,絕無可能形成一種趨勢。
三、許多投資者目前對歐美股市因持續寬松而出現的流動性牛市“羨慕嫉妒恨”,進而對A股“恨鐵不成鋼”。其實,目前A股與外圍股市還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最現實的問題是:A股“融資市”的本質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變,則很難再出現流動性牛市。最基本的邏輯是:如果股價因流動性驅動脫離基本面節節高漲,則“大小非”套現壓力必然與日俱增。因此,目前的A股還處在“疑似全流通”階段,這是A股市場扼殺流動性牛市的最大“殺器”。無論1999年“市夢率”牛市,還是2006-2007年的流動性牛市均產生在“大小非”無法流通的股權分置時期。目前的A股無論與以前歷史相比,還是與外圍市場對比,形成流行性牛市的邏輯均不能嫁接,外圍股市好與外圍流動性好都還不能成為A股形成流動性牛市的邏輯。
四、即使目前社會流動性較為充裕,也更多躲在類固定收益市場,大量資金囤積在類固定收益市場,其本身就代表了資本有著風險厭惡特征。目前能主動接納和承受風險收益的資金,大部分已經被吸納和作用在創業板與中小板的行情中。創業板和中小板確實已具有流動性牛市的痕跡,但只是股市資金在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投資風格轉型的存量資金所為,并無規模性增量資金的影子,任何市場單靠存量資金是難以形成中長周期流動性牛市的。因此,目前的創業板和中小版充其量只是市場投資偏好趨同與聚焦后的結構性牛市。并在IPO重啟已指日可待、市場利率開始顯著回升、6月份開始半年報壓力期來臨的市況下,這種“講故事”形式的主題投機市已經難以持續。在這個時候,進一步期待主板跟進一起形成整體的流動性牛市更是奢想。
我們近期分析提示,從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與中小板、代表傳統產業的主板市場分別來看,行情的整體特征是“新興產業股風險漸增,傳統周期股欲興還難”。并且,即使創業板與中小板主題投機行情的泡沫破滅,在經濟活力收縮的背景下,主板市場產生風格輪動的可能性也不大,或更多依賴地產股防御而保持相對平穩。因此,在成色不足的“紅五月”之后,我們看淡6月份A股,策略應轉向防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