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后創業板估值引激辯 后市走勢業績主導
創業板指
在創業板指數重上千點之時,創業板是否存在估值泡沫的爭辯也隨之而來。昨日創業板指數也大跌3.15%。部分投資者認為產業資本的密集減持表明,二級市場高漲的熱情并未獲得產業資本認可,板塊存在估值泡沫。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當前創業板行情與2009-2010年中小板行情完全不同,主要是公司業績增速引導,后市走勢還是要看業績。
是否存泡沫引激辯
本輪創業板部分個股的上漲,帶動整個板塊投資熱情,使得創業板指數重回1000點上方。從整體業績的角度看,短期板塊估值偏高。有機構統計分析認為,創業板一季度盈利49.2 億,同比下降1.6%,低于非金融企業5.2%的盈利增速。估值方面,創業板市值1.1萬億,占主板市值22.7萬億的5%,而利潤占比僅為0.9%。
而在產業資本減持方面,小盤股以及創業板的凈減持金額已經接近歷史高點。歷史研究表明,產業資本密集增持預示著市場底部的確立,密集減持則預示頂部確立。創業板在去年11月底出現產業資本密集增持,預示市場反彈的開始;而近期出現產業資本的密集減持,這預示市場頂部的形成。
也有機構指出,中長期來看,經濟增速下臺階的過程中,小盤成長股具有長期超額收益。美國、日本70年代進入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滯脹階段,股市長期低迷,但小盤股獲得持續超額收益,轉型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等成長行業持續獲得超額收益,如電子通訊、精密儀器、服務業、食品等。當前的創業板,投資者為成長付出溢價,部分新興行業業績高增長帶來了估值提升,實現戴維斯雙擊。而2009-2010年中小板行情則完全是流動性推動。
短期存風險 后市看業績
短期來看,創業板中部分個股的風險不容忽視。當前創業板相對滬深300市盈率進一步擴大至5倍左右,較歷史均值高50%,且在產業資本加大減持、新三板大范圍擴容及IPO重啟臨近等多重不利因素下,其中高估值偽成長個股面臨快速回調風險。
后市部分業績較好的個股,依然存在機會。有機構分析認為,本輪創業板大漲的最重要動因是業績增長。終結創業板行情的,不是流動性的變化,而是業績增速變化。業績增速差異推動創業板上漲,創業板的行情終結,也只能是業績無法實現預期,而不是流動性發生變化。預計那些中報業績增速依然保持強勁增長的行業或公司,股價還將保持強勢。當然,當高增長公司的估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股價也可能“滯漲”。
(記者 劉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