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的五月 飄忽的熱點
“紅五月”前景模糊
4月市場疲弱 經濟數據低于預期 從主要指數看,除了創業板指數4月份以上漲報收外,其余幾個大盤指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滬綜指、深成指、滬深300指數持續在年線關口拉鋸,并且在4月最后幾個交易日呈現多方潰敗的跡象。在行業表現方面,23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家電、信息服務等四個行業出現上漲,其余行業均以下跌報收。4月匯豐PMI較3月份的51.70%大幅滑落,明顯低于預期。如果說3月經濟數據低于預期還能夠以受到相關重要會議等因素影響解釋的話,那么4月經濟運行再度低于預期,則只能說明經濟弱復蘇的格局真的仍然沒有發生改變。
在債市整頓、外匯占款增長速度出現減緩跡象,以及季節性財政存款上繳等因素影響下,從4月中下旬開始,市場利率較3月份明顯走高。盡管流動性整體仍然相對寬松,但階段性緊張對于市場估值擴張顯然不利。疲弱是4月股市運行的主要特點,在經歷了過去一個月的低迷后,投資者對“紅五月”的渴望更加強烈。但是,5月市場收陽能否實現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消息面陰晴不定令投資者情緒左右搖擺。在境外資金對A股態度撲朔迷離之時,管理層曾表態稱“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外資做空A股”。而在4月的交易結束之后,管理層將基金最低倉位從60%提升至80%,有分析稱此舉利好股市。可以看到,5月市場仍舊可能受到多空消息面的左右,更加增添了行情的不確定性。盡管A股投資者對于5月行情總是會冠以“紅五月”的美好期待,但從最近三年的歷史看,滬綜指5月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今年5月,總體看經濟運行不佳,流動性階段性偏緊,同時消息面陰晴不定,令今年五月的行情脈絡更加模糊。在政策預期轉向積極、成長股充分釋放風險等信號出現前,保持謹慎倉位或仍將是較為穩妥的選擇。
輕點位 重熱點
行情關鍵是熱點切換 5月是比較糾結的月份,紅五月,還是五窮六絕?各種言論都交匯在一起。我認為5月份真正關鍵不是點位是熱點,畢竟2200點一線的拉鋸在近期難有大的改變,市場下有支撐,上有阻力,振幅空間不足100點。而在過去的1個月中,市場振幅創了2006年2月來的新低,不足4%,這期間主力資金通過權重股套利和中小盤題材股來實現賺錢效應,可以說是賺得不亦樂乎,5月份的關鍵也在此。
目前指數正處于熱點切換的關鍵階段,大的變革是來自于A股能否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該指數的ETF基金總額為1萬億美元,如果按14%的權重標配A股,那么A股將迎來近萬億增量資金。而各路資金顯然會為此提前做好準備,這樣市場由此就會產生熱點上的變化,即偏重于消費品、醫藥等板塊。從消費型行業來看,其實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醫藥、家電、汽車等傳統消費板塊,另一類是通信、傳媒游戲、軟件服務等新興消費板塊,還有一類是天然氣、頁巖氣等替代能源的消費,從持續性來看,第一類是最持久最普通的,容易實現慢牛格局;而第二類則是脈沖式反彈,跟隨消息面而動;第三類是成長性最好的。所以這三類股票值得股民5月重點關注。
關注成長股風險釋放 在經濟轉型方向進一步確定的背景下,投資者于經濟陣痛期對業績成長的追求會更加強烈,成長股也可能較價值股對資金產生更強的吸引力。而如果成長股股價過度透支短期業績,則勢必會降低新增資金入場的沖動。從4月份市場表現看,創業板是唯一收紅的主要指數,這進一步加大了以該板塊為代表的成長股的風險釋放壓力。統計顯示,當前創業板整體市盈率(TTM)為37倍,在去年年報不如預期的背景下,相對于全部A股12倍的估值明顯偏高,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群體普遍過高的股價,短期面臨較大的風險釋放壓力。但反過來看,一旦此類股票出現較為明顯的調整,則勢必會重新吸引資金入場,因為從中期格局看,成長性溢價不會很快消失。因此,5月份成長股風險釋放的進程也應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券商股或迎投資良機 近日,盡管市場跌勢持續,但是券商股表現抗跌。值得一提的是,券商行業創新大會有望在5月召開,而這會對該板塊帶來提振。去年5月,券商股就在此消息刺激下逆勢走強,并成為貫穿去年全年的大熱點,券商股有望成為今年引領市場走出低迷的領頭羊,投資者可關注券商板塊的機會。2012年是券商創新元年,通過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搭建。而新一屆的創新大會將出臺更多深入支持券商創新的措施,并進一步夯實證券行業的創新基石。
關注加倉信號 嚴控倉位
政策預期向好可加倉 經濟基本面雖然不好,但是也不是很壞,并未脫離弱復蘇的運行軌道。隨著時間窗口臨近,IPO博弈或將進一步深化,過度看空股市客觀上也存在著較大風險。因此,在考慮到市場情緒波動以及結構性風險,從而在短期保持謹慎倉位的同時,也要對市場出現的加倉信號加以關注。如果將3-4月的經濟數據放在一起來看,可以得出當前經濟態勢處于政策容忍范圍內的判斷。然而,一旦經濟增速出現進一步低迷的跡象,則不排除政策會轉向更為積極的一面。比如,在近期有關方面召開的經濟相關會議上,對“穩增長”的重視度就較此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在IPO博弈深入背景下,針對股市的向好政策預期也在增強,比如最近就出臺了將基金倉位下限提高的政策。由此看,在經濟和股市運行都已經進入較敏感階段的背景下,5月份對政策預期的跟蹤顯得尤為重要,一旦政策預期明顯向好,則可視為加倉重要信號。
五月三大操作策略之一,“經濟退、政策進”,四季度前滬指考驗1949低點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嚴控倉位是操作策略的根本。之二,經濟轉型中景氣長期逆轉的鋼鐵、煤炭、有色、水泥等周期性行業,估值已不具備歷史可比性,因此市場“去周期化”的過程可能才剛剛開始,因此,近階段操作應摒棄周期股。之三,大盤對于GDP增速與“刺激政策”的敏感度下降,此時A股市場的海外投射效應可能增強。整體而言,著名外資投行的多空言論以及海外資金配置A股的意向變化,將成為市場系統性波動的“新借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