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風暴收緊短期資金面 中期貨幣環境仍寬松
毫無預兆的債市監管風暴襲來,常見于債券投資交易中的“代持”、“養券”行為隨之壓縮,實際資金需求大增,并引發流動性的短期趨緊跡象。
接受記者采訪的貨幣經紀公司人士表示,當前市場資金面的確有些偏緊,但不會持久。每年的4月中旬都是企業繳稅高峰期,考慮到資金在非銀行體系流轉的時滯問題,短期內造成了資金價格走高。
從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來看,近一周來隔夜資金成交規模持續攀高,昨日的價格走高20個基點至2.2182%。但核心期限7天利率相比清明節后有所下行,昨日回落9個基點至2.9036。
招商銀行(600036)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從一季度廣義貨幣供應量(M2)、外匯占款等滯后數據來預判,4月份出現資金面“轉向”不太可能。同時,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預期近期得到加強,海外熱錢等的流入趨勢或將持續,因此國內市場流動性仍將總體偏于寬松。
央行收支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熱錢保持流入勢頭,按照傳統口徑計算的規模分別達到4447.11億元和1494.01億元。而3月份進出口貿易出現小幅逆差,在外匯占款維持增長的前提下,資金面不會突然變緊。
“引導熱錢流向的不僅是美國、日本等的量化寬松,還應觀察目的國的資產價格預期。人民幣升值總趨勢沒有改變,熱錢可能還會涌入國內。”劉東亮表示。
此外,據上述貨幣市場人士介紹,每年的4月中旬均是企業集中繳納稅款的時期,資金從商業銀行體系流出至中央財政部門,也會在表象上造成資金需求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出現在債券市場的“老鼠倉”案件,將直接影響此前普遍存在的機構之間“代持”、“養券”行為。這一“放杠桿”操作收縮以及謹慎心態的加劇,將會提升市場機構投資者對短期資金拆借的需求,進而影響資金價格。
“五一長假因素暫時還看不到,可能要再等一個星期吧。”華東地區某券商交易員稱。她表示,央行最近幾周連續凈回籠,但對于資金面的沖擊并不明顯。
實際上,昨日的公開市場操作結束后,央行實現本周140億元的資金凈回籠,已為連續第九周延續這一態勢。
同時,財政部給予商業銀行的“批發”資金——國庫現金定期存款,將于下周二進行年內第一期招標,也從側面印證了此前資金面的寬裕程度。據公告,4月23日招標的400億元國庫定存,數量為400億元,期限為6個月。
對于未來的貨幣政策預期,國海證券(000750)債券交易員陳亮指出,總體而言,當前的貨幣環境比預期要寬松,央行對信貸擴張的限制有所松動,社會融資規模則達到2.54萬億元,貨幣供應增速出現了回升。陳亮表示,短期來看,央行進一步降息等大規模放松的可能性較低,預計二季度央行仍將以公開市場數量調控以及貸款窗口指導為主。
興業銀行(601166)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貨幣總量過大以及地方債問題的“隱患”,將會與國內貨幣政策緊密關聯。由此看來,“穩增長”和“中性”,將會是今年全年的兩個關鍵詞。(朱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