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預期回歸中性機構“翻空”看淡二季度投資
步入二季度,多家賣方機構“多翻空”,基金等買方機構投資情緒也日漸趨冷……
在機構眼中,房地產調控和政策中性化使得短期經濟復蘇的力度和持續性都將存疑, 4月股市仍有下跌空間。
投資視角重歸“基本面”之后,4月份,再度成為一個關鍵時間點!
有基金投研團隊認為,到4月中下旬,如果所跟蹤的工業高頻數據仍不及預期,則會導致更多機構“翻空”。如果那些持有大量周期股的投資機構“翻空”、賣出周期股,將給指數帶來很大的打擊。
精選個股仍是最重要的投資思路,當市場風險開始顯現,機構在組合上更加偏向于防御。
但正如一家基金公司在二季度投資策略中所言,防守的概念是相對和多元的,尤其是在許多穩定和高成長股估值已經被提升到較高位置后,基金開始擔憂其是否還能具有防守性。
如何在成長和估值上做出平衡,或許是二季度投資更需要思考的命題。
經濟弱復蘇難覓驚喜
如果說在2012年底基金對經濟復蘇的情況還有強、弱分歧的話,一季度結束后,機構基本上一致認同了經濟弱復蘇的現狀。
甚至有觀點認為,“只要實體經濟不出現滯漲,弱復蘇與不復蘇之間并沒有根本的區別和太明顯的界限。”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余永定此前在一論壇上表示,由于央行貨幣政策已趨緊,今年M2增長目標是13%,經濟增長勢頭可能弱于預期,但“不會太糟糕”。
事實上,春節以來,資本市場對于經濟基本面的判斷一直處于宏觀邏輯和微觀事實之間的拉鋸中。
在莫尼塔看來,即便走遍大半個中國開展地毯式調研,樂觀派依然缺乏事實證據來驗證經濟形勢的好轉;但另一方面,社會融資總額持續高增長,讓謹慎派又缺乏打破“經濟終將因寬松貨幣信貸條件而啟動,只是時候未到”這種預期的邏輯演繹。
四月份,再度成為一個關鍵時間點。
“三四月份進入施工季,是大量周期性行業每年需求最旺的時段之一,一旦到四月中旬中游相關需求改善仍不明顯,全年需求偏弱形勢;另一方面,在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后,政府調控思路的政策信號將更加明確。”莫尼塔認為。
事實上,上述邏輯亦在買方機構中普遍存在,因為受春節和兩會的擾動,一季度的數據確實含有較大的噪音。
“上下兩難”,是基金對于二季度經濟的普遍預期,這也意味著基金開始修正此前的樂觀預期。
如申萬菱信認為,經濟整體強度不高,但考慮到新一屆政府上任后,基建投資以及外圍經濟的邊際改善將帶動出口增速的相對穩定。在此影響下,預計未來經濟大幅下行的概率較低,而中長期經濟也難以出現大幅反彈,整體經濟將維持弱復蘇格局。
信達澳銀精華配置基金經理杜蜀鵬同樣認為,需要去觀察二季度的數據。“相對來說,我們對經濟強復蘇的預期本身并不高,同樣也不認為經濟又會進入下降通道。”
天治創新先鋒基金經理陳勇表示,通過跟蹤近期的發電量數據,我們判斷經濟復蘇較弱,需求改善有限;而房地產調控、銀行理財新規等反映了政府調控經濟,積極轉型的決心。“4月,一季度的相關宏觀數據會陸續出臺,我們預計難有亮點,甚至不排除個別數據低于預期的可能性。”
“經濟仍處于復蘇的通道中,但可能會出現由地產調控和通貨膨脹帶來的波折,至少從近期數據中發現之前的預期可能過于樂觀。”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基金經理劉輝認為,“近期市場的調整實際是對這一過度樂觀預期的修正。”
長信基金安昀擔心的是,由于地產投資和出口都是市場化的力量,對企業盈利的拉動要遠遠大于基建,所以說經濟增長的結構更好。但上述判斷最大的風險在于房價,目前經濟中可以觀察到的唯一的正面因素就是房地產,如果調控擾亂預期導致地產投資回落,則經濟復蘇將低于預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