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增量資金漸次入市可期
開欄詞:今年的兩會已進行多日,在此次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帶來了一系列與資本市場有關的提案,為未來的證券市場發展描繪出了新的藍圖。對此,本版今日特開出“兩會好聲音”的專欄,針對投資者關心的如長期資金入市、《證券法》的修訂、“T+0”交易制度等一系列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的話題,進行系列分析報道。
今年,監管層繼續不遺余力地引導長期資金入市。
日前,證監會相關負責人稱,我國住房公積金投資資本市場的相關研究準備工作已啟動,證監會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盡快推動《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修訂。此外,證監會還將配合有關部門完善養老金發展和投資運營的相關制度。被稱為“三金”的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和養老金入市再一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時向媒體表示,在已有RQFII額度的基礎上,如果市場仍有需求,還會考慮進一步增加。
與此同時,全國人大代表、證監會上市一部主任歐陽澤華建議,千方百計廣開渠道,通過組合投資,促進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保值增值。歐陽澤華表示,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單一,增值保值壓力突出,建議改革現行管理模式,拓寬投資范圍,允許通過組合投資更好地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目前有條件的省份已開始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專業化投資運營。
3月9日證監會宣布,從4月1日起境內居住的港澳臺居民可以開立A股賬戶。郭樹清主席表示,境內港澳臺居民可以開立的A股賬戶是與內地居民無差別的賬戶,在投資額度、范圍上沒有特殊限制,只要符合法律規定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內地投資者享有的權利,港澳臺居民同樣享有。
對此,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這是打開大陸資本市場比較重要的一步,首先是增加了流動性,在資金方面將對A股市場有所補充;其次是吸引了一部分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有利于改善A股這種以散戶為主不太成熟的投資風格;第三是完善了境內投資者的結構,盡管目前只是對境內的港、澳、臺居民放開限制,但是相信不久的未來,將會逐步對整個港、澳、臺的居民放開限制。
國泰君安高級經濟學家林采宜(微博)分析認為,監管層上述動作目的是鼓勵更多投資者參與A股投資,提升A股活力。
其實,當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任職后,最早提及長期資金入市這一話題,應該追溯至2011年12月1日第九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
會上,郭樹清主席在談到培育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風險時提出,在強化對廣大中小投資者服務的同時,要鼓勵和引導證券投資基金、養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協調發展,積極引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陽光化、規范化運作,共同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此后,2011年12月14日,郭樹清主席在證監會黨委中心組學習會議上再次指出,要增強專業機構對宏觀經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發揮好專業機構在市場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進入2012年,郭樹清主席又曾多次就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發出呼聲,證監會也陸續推出一系列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的舉措。而在管理層的大力扶持下,QFII審批明顯提速。中國證監會網站消息,2012年 12月證監會新批準6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至此,QFII家數增加至207家。2012年全年證監會共累計批準了72家QFII機構資格,與之相比,2011年共有29家獲得QFII資格,2010年則僅有13家。
事實上,隨著社保資金、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的不斷進入股市,以這些長期投資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所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正逐步形成。
目前,作為主流投資的中長期資金,已成為穩定股市的基本力量,其示范效應在抑制股市短線過度炒作,形成良好投資氛圍,提振投資者信心方面的作用遠大于投入股市資金規模的影響力。
(張 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