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9連陽有道理 A股5連陰并不冤
長期以來,A股都是跟跌不跟漲,這一次再次得到應驗:同處經濟復蘇大環境,道指9連陽迭創新高,A股卻跌跌不休,近日還走出了5連陰。金融危機5年了,美股創出了新高,A股上證綜指卻還不及2007年最高位時的一半。在美股投資者為道指創新高額手相慶的同時,A股投資者卻只能黯然神傷。同處一個世界,投資者命運如此不同,背后原因何在?
A股波動性強眾所周知,漲的時候排山倒海,跌的時候稀里嘩啦。指數至今不及2007年最高時的一半,其實與上一輪大牛市時過度投機有著直接的關系。很多人總是習慣于拿A股至今不到半山腰說事,其實,A股在2007年原本就不應該到達6124點。彼時,就連大盤藍籌股也動輒到了30多倍的市盈率,不少中小盤個股估值更是高達80多倍。估值泡沫的形成,固然與A股沒有做空機制,只能單邊做多才能賺錢有關,但投機過度,放到全球股市上看也是罕見的。A股市場2006年、2007年短短兩年的漲幅,超過成熟市場十年的漲幅,當泡沫的盛宴散去,過度投機的市場就需要有人來買單。A股本就不應該漲那么高,拿現在的點位和最高點位相比較,從邏輯上有點說不過去。
同時,美國股市的投資者結構大大優于A股市場,也是美股復蘇更快的重要原因。美股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導,當股指下跌時,機構投資者會逢低買入;當市場出現估值泡沫時,機構投資者又會賣空,市場的波動性要小很多。更為關鍵的是,機構投資者著眼于企業的基本面進行價值投資,更重視長期投資,不會出現A股市場漲一點就賣盤滿天飛的狀況。說白了,一個成熟的市場投資者,對市場和企業的價值更為了解,投資行為也更為理性和著重于長遠。從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說,美國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在復蘇,但噪音也很多,復蘇的進程并不順利,成熟的投資者,會過濾這些雜音,堅定持股;而A股市場上的很多投資者一看到股指稍微一上漲,便心生恐懼,落袋為安,混亂的投資思路,必然給市場帶來不必要的波動。
此外,一個市場的公平、公正的程度,關乎投資人對這個市場的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A股市場盡管這些年監管層大力打擊各種形式的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但由于歷史存留的問題,中小投資者對A股始終抱著警惕和不相信的態度。一個不能讓投資者有充足信心的市場,要想有多么出色的表現,難度可想而知。反觀美國股市,經過多少年以來的發展,市場機制已經較為成熟,投資人更講究游戲規則,按照常理來出牌,不走歪路和斜路,股市有好的表現也就容易很多。
當然,股票市場背后是經濟。美股和A股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形如冰火的表現,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中美經濟不同的結構所致。國內生產總值(GDP)主要是由投資、消費、外貿和政府采購四項組成。在美國的經濟結構中,消費占比高達75%左右,而中國只有不到40%,而且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也遠遠低于美國。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但這條路如今已接近了盡頭,而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需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美國經濟結構則相對優化得多,服務型產業處于主導地位,產業附加值高,而且消費驅動已經形成。
在投資市場上,總是有一批聰明的人和聰明的錢,他們對中美經濟之間的結構層次看得很清楚,盡管中國經濟復蘇的強度超過美國,就業狀況也好于美國,還有那么多的外匯儲備,但對于一個經濟體來說,結構優化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當經濟復蘇繼續下去時,從長遠來看,結構優化的經濟體顯然更有活力和競爭力。從這點來說,同處經濟復蘇的大環境,A股跌得稀里嘩啦,美股漲得“一塌糊涂”,也就不難理解了。(付建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