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弱復蘇 控制倉位“回歸”消費
近期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長略顯疲憊,并創下2009年以來最差開局。其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升了12.3%,為2004年以來1-2月增幅最低,工業增加值上升了9.9%,為2009年以來最差數據,而受2月春節長假影響,CPI加速上升至3.2%,超出預期,聯系此前官方和匯豐兩個PMI令人失望的表現,宏觀經濟“弱復蘇”走勢跡象明顯。
其他方面,進口大幅下滑,預示著國內經濟要么受挫,要么出現了停滯,雖然出口數據讓人驚訝,但從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的出口占總出口份額降至歷史低點的情況來看,未來能否實現持續的貿易盈余讓人擔心。同樣值得擔心的是,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200億元,低于市場的預期,雖然M2貨幣供應增長了15.2%,但M1增長仍維持在個位數,顯示出當前貨幣化程度不高,也與當前經濟增長不高和通脹偏低的情況互相印證,同時近期一系列創紀錄的收緊流動性的正回歸措施對于市場也造成了緊縮的預期。
可以說不利的經濟開局加大了未來A股市場的上行風險,從春節后市場的調整走勢來看,也對前期過分樂觀的經濟預期進行了必要的偏差修訂,這也意味著在投資者最終接受經濟弱復蘇的現實后,市場博弈也將會發生實質的改觀。
首先,地產調控“國五條”出臺后,理應有后續的地產政策相配合,故而在后續地產政策沒有明朗之前,地產商拿地和開發的預期均將再次陷入不確定性狀態,未來新開工和施工投資顯著放緩將是大概率事件。
其次,貨幣政策方面,由于1月份外匯占款已達6836億元,超去年全年5000億的規模,因此從理論上使得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被迅速封殺,貨幣政策繼續保持類似前兩個月寬松的概率已經不大,其再次放松的前提仍需視未來地產交易量變化、新開工及開發投資情況,因此政策放松的時間窗口也將會大幅推后。
再次,通過中觀數據觀察,下游地產、汽車、家電及紡織服裝等行業受制于經濟增速疲軟,將會影響其盈利的復蘇預期,而從中游的化工、建材、鋼鐵以及電力近兩月基本面的表現來看,整體平淡、產量增速一般,客觀上也說明了本輪經濟復蘇依然是過去一輪投資拉動為主的老經濟周期的延續,而非新一輪經濟周期的展開。因此企業盈利很難順利從下游向中上游進行傳遞,表現為煤炭庫存仍處高位,有色、石化等行業受美元指數走高影響,價格短期內難以扭轉。
反觀傳統的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的盈利增速及相對估值優勢將逐步體現,故而投資者不妨在降低總倉位的情況下,適當加大這類具有穩定成長特性品種的持倉水平來降低市場調整所帶來的風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