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有望探底企穩 兩大主線引領3月行情
經過2月份的充分回調整理,3月大盤有望迎來探底企穩。由于今年3月正好是換屆年的“兩會”,投資者對A股的“明媚春光”充滿了期待。根據以往“兩會”前后市場表現,政策議題、估值修復切換到業績成長有望成為引領3月行情的兩大主線。
主線1:環保與收入倍增
每年“兩會”前后,熱點議題經常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如2011年國家重點提出了保障房建設,引發了房地產以及建材板塊全面走強;2012年國家提出將文化傳媒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的支柱產業,“大文化”板塊隨后全面飆升,天舟文化、藍色光標、華策影視等文化傳媒個股均出現井噴走勢。
從最近政府工作的議題來看,今年“兩會”的政策主線,圍繞新型城鎮化、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配套落實、環境保護新議案以及經濟結構性調整的新舉措都有望成為投資的落腳點。一方面,未來城鎮化的重點依舊在投資。過去5年,我國城鎮人均固定資產投資30617.9元,人均消費支出12427.4元,分別是農村居民的8.8倍和3倍。這說明相比消費,農村固定資產建設投資發展空間依然更大,由此推測短期內農村居民城市化,最大的還是投資需求;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關鍵在“新”,在經歷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后,未來中國經濟將會是轉型、調結構的10年,新型城鎮化的最終落腳點是讓老百姓分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這有望為我國經濟下一個10年增長釋放新的增長潛力。
在此背景下,新型城鎮化題材在后市大概率會被反復炒作。有別于傳統基建,本次新型城鎮化是實現社會服務均等化以及向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傾斜,甚至涉及軌道交通、燃氣管道、醫療、食品和旅游等板塊,而現代農業的規模化與集約化也將加速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也將為市場提供結構性熱點契機。
去年9月份以來周期性行業進入補庫存周期,而由于消費產業的后周期屬性,其補庫存的時點晚于周期性行業約半年,所以消費股的系統性行情更可能會在3月份展開。政策層面無論是民生投入增加還是經濟結構調整都有利于刺激大眾消費,勞動力供應減少、縮小城鄉差別、拉動內需增長,將成為未來10年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的邏輯。就食品飲料板塊而言,目前我國奶制品城市人均消費量是農村的5倍多,植物油是2倍,速凍食品是7倍;而葡萄酒城市最高10%收入群體的人均消費量是最低10%群體的6倍多,鮮奶和啤酒則分別是3倍和2倍。如果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獲得顯著改善,則上述產品消量有望大幅提升。
主線2:弱復蘇下的業績成長
去年12月到今年2月,A股更多是超跌反彈,隨著估值修復行情的階段性實現,3月份A股若再起行情,經濟復蘇的深化以及年報、一季報的集中披露窗口開啟,市場關注點有望從估值修復切換到業績成長上來。截止到1月末,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已連續4個月回升,機構普遍預期接下來還會有一波業績改善推動的行情。
當前經濟回升的核心力量依然來自于投資拉動,從近期各地“兩會”召開后的結果看,19個省區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設定在20%及以上,其中有新疆、甘肅、貴州、黑龍江將目標設定在30%及以上。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三個年頭,也是各個目標完成最為重要的時間點,但從“十二五”規劃投資的執行情況來看,鐵路、水利等基建投資低于預期,有補增的空間和動力。招商證券的研究結果是企業盈利的恢復遵循“先中游,后下游和上游”的復蘇路徑。認為經濟下滑,政府啟動大規模基建投資,拉動水泥、鋼鐵、機械等行業需求,中游行業盈利率先復蘇;中游行業盈利增速好轉,增加了對上游原材料行業的需求,煤炭采選、鐵礦石盈利開始復蘇;中游行業增加雇傭和工資的行為,也間接擴張了對下游行業的需求,最終帶動整體企業盈利增速回暖。
同時從上市公司三季報與工業企業效益數據考察,水泥、化工、機械等中游行業的庫存水平偏低,而在需求復蘇背景下,絕對庫存水平較低的行業最有可能率先補庫,從而盈利也可能率先復蘇。從12月和1月份的數據情況來看,中游行業凈利潤增速持續好轉,尤其是化工、機械、水泥等環比改善明顯。比如,去年12月份以來水泥價格下跌態勢已基本結束,隨著基建、地產投資的回升,3月以后水泥供需形勢有望好轉。
此外,隨著3月份相關政策的明朗,房地產板塊有望暫時擺脫政策憂慮,而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持續回暖、房價企穩回升,房地產的開工和投資也在復蘇。未來城鎮化的重點在中西部的中小城市,三四線城市新區建設、土地經營的傳統經營策略也將獲得新的動力,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將更加均衡。
總體來說,結合經濟復蘇周期、企業庫存水平、新政策背景,3月份化工、水泥、水利、鐵路和環保設備以及受益于房地產開工的建筑裝飾、園林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