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合力形成致使大盤沖高回落
昨日(26日)平安銀行盤中觸及漲停,帶動整個銀行板塊大幅走高;券商板塊形成聯動亦有較好表現;同時創業板指數再創新高。按理說,銀行和券商是本輪行情的主導因素,主要是以QFII為主導的大型機構在做多;而創業板是游資的傳統陣地,這兩股力量的集體上揚,對大盤形成的合力能夠起到支撐。但我們看到的是滬深股指沖高回落,而且成交量也有所放大,一種看空的合力逐步在凝結,這也是博眾研究員近期不斷提及的。
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結構的發生?其實在博眾研究員的先前的文章中有所提及,那就是創業板解禁潮的來臨。隨著滬深股指的節節走高,上市公司的股價逐步上移。在先前股價不斷下行的情況下,那些解禁股還在拼命的減持,不要說目前很多股價的累積漲幅超過30%的情況下。那些原始股東本來的成本就相當的低,什么價位減持都是大賺特賺,此時的他們不是專注于公司的業績如何做好;而是如何能夠將手中的股票及時的兌現。目前的商業環境道德已經到了敗壞的地步,企業想到的是如何賺錢,兌現利潤,而非是將公司繼續做的更好。只要這種合力的存在,市場中存量資金以及外來的資金就不能很好的承接,市場還是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新股IPO暫停的情況下,另一個融資的渠道伸向了市場---再融資。經過08年的次貸危機,隨后而至的歐債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陷入了極大的被動局面。我國的經濟也受到一定的沖擊,很多上市公司處于缺錢的境地,不得不抬高使用資本的成本。但資本成本的增加,變相的削弱了企業的贏利能力,到企業手中的錢未來更加的少。而那些已經上市的公司來說,通過定增來獲取資金就成了非常低成本的方式。大家也不要忘記一個事實,上市公司的融資也是各個地方政府獲取資金的主要渠道。他們同樣迫切需要資金來注入,進而實現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根據已披露的數據顯示,開年的頭兩個月,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規模近千億元,而入市的資金想必沒有達到這個數。即使沒有IPO,單單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就將場內的血抽的差不多了。
減持,加上再融資,這樣的規模放到那個證券市場都是受不了的。創業板尾盤跳水了,這是博眾研究員之前最擔心的事件,大盤的調整或將繼續深入下去。轉融通后天就要開始了,股指期貨推出后的噩夢也許會重新回到場內。而且博眾研究員得到傳聞,IPO4月份或重啟;而且有股份制銀行已經叫停了今年的房屋按揭貸款。利空的不斷襲來,真的是為QFII提供了雙面獲利的機會,不得不感嘆,有錢的將會更有錢。滬指短期或會繼續跌向年線附近尋求支撐,地產板塊和創業板后市或成為下跌的主要動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