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漸現“恐高癥” 調整需求趨強
22日,滬深兩市出現了盤中調整的局面,尾盤指數跌幅的收窄或許表明,這只是多頭又一次的震倉行為。目前維持A股多頭格局的因素仍未改變,但是前期積累的獲利盤壓力已然很大,若后市成交量能無法繼續放大,則不排除短期構筑圓弧頂的可能。此時技術面的超買要么通過震蕩調整化解,要么需要政策面出臺更給力的消息來推動指數再上一級。
周二,滬深兩市震蕩明顯加劇,盤中滬綜指最低探至2301.30點,但隨后在銀行股的率領下,A股跌幅收窄。截至收盤,滬綜指收報2315.14點,下跌0.56%;深成指收報9536.36點,下跌0.28%。量能方面,滬市成交1234億元,深市成交1171億元,兩市交投仍然活躍。
行業表現方面,申萬23個一級行業指數中,除金融服務和農林牧漁指數分別上漲0.69%和0.16%外均告下跌,電子指數跌幅最大,下跌2.28%。
從盤面表現來看,目前A股呈現出一定的指數與個股表現脫節。由于銀行股維持強勢表現,指數調整幅度并不大,但個股表現卻不盡如人意。雖然存在多只個股因年報業績超預期或存在資產重組等各種題材概念而沖擊漲停板。但大多數個股遠遠跑輸跑輸大盤,這或表明目前A股兩市增量資金入市并不積極,而場內資金在各個題材的炒作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內耗。
從中期因素來看,目前A股走強的利多因素仍然存在。有分析指出,這波反彈的主要動力在于基本面、政策面改善,使得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再疊加存量財富配置過程中對風險收益匹配度的重新認知,引發場外資金重新配置股市。目前,這些驅動因素依然有力。
但從短期來看,由于持續的上漲缺乏一次有力度的調整,資金獲利盤壓力較大,致使觀望資金遲遲不敢入場,A股在技術上存在嚴重的超買。而近期成交量能遲遲不能放大,印證了資金入場節奏的放緩。短期,若政策層面或經濟基本面不能有超出預期的利好出現,技術面的壓制或令市場構造圓弧頂,市場存在步入調整期的可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