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改善邏輯不變 把握業績反轉型機會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面臨的風險主要是階段性或者博弈性的,不改變此輪上漲的根本邏輯——基本面改善。立足于中期,當前市場依然處于低位。投資者應繼續保持多頭心態,積極把握機會,特別是業績反轉型的機會。
場外資金重新配置股市
這波反彈的主要動力在于基本面、政策面改善,使得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再疊加存量財富配置過程中對風險收益匹配度的重新認知,引發場外資金重新配置股市。目前,這個趨勢才剛剛開始,驅動因素依然有力。
信用利差的走低有助于股市資金面繼續改善。從1年期A+企業債和1年期國債收益率衡量的信用利差來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仍處在上升趨勢中。同時,盡管股市大幅反彈,A股交易賬戶占比仍處于低位,說明場外資金進入股市的勢頭方興未艾。此外,進入1月份以來,理財產品的發行收益率和發行數量增速均開始明顯下降。這表明隨著銀行系統度過年末的資金面壓力后,高息攬存壓力有所緩解。此外,隨著金融創新的加速推進,比如券商資管創新AB分級產品,低風險偏好者拿A端固定收益,借錢給二級市場。這些因素均有助于場外資金重新配置股市。
從股票供應來看,我們認為創業板的解禁高峰不構成系統性風險。盡管創業板在1月份面臨解禁高峰,但是產業資本的減持金額并沒有明顯增加。2013年1月創業板限售股解禁規模達328億元,為年內峰值。但是,1月1日到11日上市公司公告的減持金額只有13.5億元,去年12月為40.8億元,并沒有明顯增加。隨著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的逐步改善,以及股價的相應調整,創業板的解禁風險會逐步化解。
同時,監管層開始多手段疏導融資壓力,特別是IPO堰塞湖。面對800多家的IPO待審企業,監管層開始多手段疏導IPO融資壓力。1月8日,證監會要求對IPO在審企業開展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對不符合發行條件的,應盡快撤回發行上市申請;1月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指引,對符合分紅標準的企業提供再融資“綠色通道”待遇。另外,證監會也鼓勵將擬IPO企業分流到新三板和H股上市。我們認為,只有在發行機制、退市制度等關鍵體制上提升公正、誠信,提高造假成本、提高“圈錢”成本,才能讓股市成為能夠回報投資者的地方。
節前資金面“該緊但不緊”,也有助于場外資金配置股市。進入1月份以來,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明顯改善。數據顯示,2013年1月7日到1月11日,7天回購利率下降79.63個bp至2.7347%,長三角票據直貼利率也下降了55個bp至4.3%。資金價格的回落有助于緩解春節前資金面的緊平衡狀態。
逢低積極把握機會
經歷了去年12月的快速上漲后,行情調整壓力增強。但是,面臨的風險更多地來自預期層面的階段性利空,不影響前期市場上漲邏輯的根本。隨著基本面改善趨勢的確定,以及補庫存行為的樂觀前景,市場震蕩反而有助于吸引更多增量資金。立足于中期,當前依然是低位,我們認為,投資者可以繼續保持多頭心態,把握逢低布局的機會。
首先,我們認為盈利預期改善是貫穿2013年行業配置的主線。近期仍可逢低增持建筑建材、乘用車、商用車等行業;通信、電力設備、電子元器件、機械、航空航運等行業盈利改善的概率較大,但股價表現滯后,在行情震蕩中值得逢低布局。其次,維持價值股的基礎性配置,強者恒強,建議趁震蕩逢低繼續配置金融、建筑、地產等行業的龍頭股。第三,主題投資方面,關注環保、智慧城市、軍工等,以及受益于對民營資本放松管制的通信和金融服務等。特別是我國中東部地區連續數天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空氣污染嚴重,可能會推動環保政策出臺以造福百姓。 (興業證券研發中心策略研究團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