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股指期貨平抑股市大漲大跌
股指期貨運行近3年,為中國資本市場增添了新的投資通道和保險工具。股指期貨上市以來累計經歷65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1.93億手(按照單邊計算),累計成交金額154.89萬億元,股指期貨日均持倉由上市初期的不足1萬手增加至當前的逾9萬手,成交持倉比從初期的20倍降至4—5倍左右,接近境外成熟市場水平。
如何看待股指期貨的功能和作用?
股指期貨沒有帶動現貨指數下行,機構空頭套保的目的是平滑股市波動
股指期貨的推出,是否拉跌了現貨市場——股市?“股市的漲跌與股指期貨沒有直接關聯,這是期貨與現貨市場的定位決定的。”海通期貨總經理徐凌分析,期現貨定價關系可以總結為“股市基礎定價、期貨輔助發現、現貨具體定價、期指宏觀校正”。
開盤階段,期貨先行“報價”。期貨“早起”15分鐘,對前日收盤后國內外經濟政治各種因素率先做出綜合反映,為現貨提供大盤估值參考。期現貨開盤信息反應基本一致,同漲同跌近3年來為75.16%。盤中階段,期現貨相互影響。交割階段,期貨回歸現貨,近3年31個已交割合約期現貨價格一般只差0.2—0.4點。
徐凌說,長期來看,現貨決定期貨。近3年來,我國滬深300指數期貨多是“高開、高收”,有85.54%的開盤價和77.29%的收盤價分別高于現貨指數的開盤價和收盤價,即絕大部分為“升水”日。這一方面說明,股指期貨不但沒有帶動現貨指數下行,反而是在股市下跌通道中形成了對股市“開盤上引”和“收盤上拉”的暗示力量。另一方面也說明,期貨是較高端投資群體的“預測價”或“理想價”,對現貨整體走勢是“心有余、力不足”的,不能左右、影響股市價格走勢,最多是價格的輔助發現功能。
出于避險的需要,機構投資者利用股指期貨大都做空,這是否導致了股市的下跌呢?臺灣股指期貨專家方世圣分析,目前市場上機構空頭套保不是在做空股市,更不是股市下跌原因。機構空頭套保的目的是平滑股市波動、減少現貨虧損。套保之后,機構兩個市場凈頭寸仍為多頭,在股市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機構期貨做空賺了錢,但在現貨上做多虧錢更多,綜合來看仍遭受虧損。
排除其他因素影響,股指期貨促進股市波動降低25%左右
股市漲跌與基本面有關,而與期貨關系不大。“恰恰相反,股指期貨上市后,分流了股市拋壓,使得股市穩定性顯著提高。”國金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分析。
一方面,大幅漲跌天數明顯減少。從股指期貨上市前后各兩年多比較來看,滬深300指數漲幅超過2%的天數從上市前的92天降低到上市后的42天,跌幅超過2%的天數從上市前的112天降低到上市后的42天,降幅均超過50%。另一方面,股市波動明顯降低。滬深300指數日收益率標準差從上市前的0.025降到上市后的0.014,降幅達43%。有關學者的實證分析表明,排除其他因素影響,股指期貨促進股市波動降低25%左右。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分析,數據顯示,股指期貨為機構的現貨資產提供對沖避險保護,2011年以來盡管股市持續調整,但證券公司等套保客戶避險效果很明顯,部分運用股指期貨的機構及理財產品還取得了難得的正收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