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股市開局平淡 A股市場靜待十八大召開
證券時報記者 陳剛
昨日是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也是10月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沒有能延續節前的強勢行情,整體上呈現弱勢整理格局。
兩市股指早盤小幅低開后有一波沖高,但隨后受阻回落,全天多數時間單邊下行,收盤前跌幅有所收窄。上證指數收盤下跌0.56%,20日均線在盤中失而復得。從其他指數表現看,深成指相對弱勢,昨日跌幅達1.6%;創業板指數相對強勢,昨日逆勢微漲0.16%。
盤面觀察,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兩市個股漲跌比大約在1比1.5,共有24只非ST個股報收漲停,沒有個股報收10%跌停。全天沒有明顯走強的熱點,化工、農業、鋼鐵、ST股在盤中有相對強勢的表現,但缺乏持續性,難以對大盤形成帶動作用。權重股普遍走弱,滬市前20大權重股只有3只微漲;深市權重股更為弱勢,萬科A、五糧液、洋河等大權重股的跌幅都超過了2%。
投資者操作謹慎,交投依舊平淡。昨日兩市合計成交869億元,仍處在近期的地量水平。從資金流向看,根據證券時報網絡數據部統計,昨日兩市合計流出資金47億元。風格上看,小盤股流出資金較多,中盤股流出較少;行業上看,資金流入較多的行業有農林牧漁、銀行和醫藥生物,資金流出較多的行業有有色金屬、房地產和證券信托。
10月未能實現開門紅,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消息面上未見利好出臺,二是節前活躍資金離場觀望。長假期間國內外信息面整體來看多空交織,既有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底部回升、黃金周旅游商貿等消費火爆、美國失業率顯著下降等利好消息,也有主板IPO發審會節后重啟、節后首周巨額限售股解禁壓力、十一樓市旺季不旺等不利因素,總體來看,多空參半,難言利好短線市場。而節前2個交易日股指較大幅度上漲,一方面是因為做空的動能短線衰竭,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活躍資金博弈長假期間有利好政策出臺。但長假期間消息面平淡,這部分資金失望之余有短線出局的需求。此外,市場的量能始終難以有效放大,節前的有色、煤炭等熱點也出現明顯回調,市場也缺乏持續向上的推動力。
就后市而言,多數分析師認為短期上證指數難有大動作,在5日均線和60日均線之間,也就是2050點到2100點之間,會有一個整理的過程。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分析認為,十八大會期的確定十分關鍵,不確定因素的消除將推升市場的維穩預期,加之中日局勢有所緩和及外圍市場多數上漲,市場風險偏好水平有望回升。
不過,也有分析師指出,當前多數投資者以觀望為主,如果成交不能有效放大,仍然是存量資金博弈,則大盤很難有好的表現,最多是熱點快速輪動的結構性行情。中金公司研究部也認為,十八大對于中國經濟和證券市場將有重要影響,只有在十八大出現真正能夠改變經濟走勢的政策,股市才會有中長線的機會。距離十八大召開還有1個月的時間,在操作上大家都在看,都在等,10月A股出現大幅波動的概率較小。(陳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