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不佳 基本面復蘇乏力仍是反彈掣肘
相較于外圍市場的“給力”表現,長假期間公布的9月份PMI數據則有可能成為A股反彈的掣肘因素。
10月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為2012年5月以來連續4個月回落后的首次上升,但未能超越50%的枯榮線。而經過季節性調整的匯豐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9月份數值為47.9%,顯示中國制造業運行連續11個月環比放緩。最新指數值較8月(47.6%)輕微回升,說明放緩趨勢略有緩和。
從中采PMI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回落或正呈現緩中趨穩的態勢。9月PMI為49.8%,比8月回升0.6個百分點,是有數據以來第一次9月份低于臨界值。9月份為制造業旺季,過去7年9月PMI環比平均上升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今年9月的季節性回升力度較弱,顯示當前經濟增長勢頭疲弱。不過,PMI數據在連續4個月回落后的首次上升,也表明了經濟回落速度正在放緩。
從分項指數來看,新訂單指數是9月份PMI反彈的主要推動因素。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上升1.1個百分點至49.8%,終結了此前連續五個月的下跌勢頭。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上升2.2個百分點至48.8%,反彈幅度高于歷史均值。有分析認為,新出口訂單回升,除了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一定程度上還反映了近期歐洲央行和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作用。新訂單雖然有較明顯的反彈,但是仍然位于收縮區間,顯示當前的最終需求仍然偏弱。
不過,9月新訂單指數回升1.1個百分點,季節性特征較為微弱,2005-2011年期間,9月新訂單指數環比平均回升3.2個百分點。而新訂單指數回升幅度小于新出口訂單指數,表明國內需求改善幅度較小。其中,9月大型企業PMI環比上升1.1個百分點,而中小型企業PMI繼續下跌,其中中型企業環比下跌0.1個百分點,小型企業環比下跌1個百分點。這與匯豐PMI數據所反映的基本面情況相吻合。
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經濟仍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雖接近尾聲但仍難言探明底部,后續經濟運行能否實現企穩需結合9、10月份的經濟數據來觀察。值得一提的是,盡管9月份的PMI數據顯示制造業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十一黃金周全國各地的旅游浪潮再度展示了國內居民旺盛的消費潛力,制造業與旅游消費的一冷一熱或許表明了全民消費時代的到來,中國的人口福利遠未至終結之時,未來對于國內經濟的運行不宜過度悲觀,中國的城鎮化潛力仍然巨大。
對A股而言,后續公布的9月份經濟金融數據仍將撥動投資者敏感的神經,不過,此前滬深兩市的持續下跌已基本反應了投資者對經濟運行較為悲觀的預期,在9月份經濟數據不致大幅回落的情況下,滬深兩市或將通過盤中震蕩的形式來消化經濟數據的不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