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反彈未完待續 9月底的反彈或只是開始
滬深兩市在9月份最后兩個交易日的反彈頗為耐人尋味,就在9月7日一陽指之后市場人氣再度回到谷底之際,大盤峰回路轉,投資者又在絕望中嗅到了希望。事實上,相較9月7日一步到位式的反彈,節前兩根小陽所組成的反彈行情確有不同之處。
首先,與9月7日資金借發改委密集公布審批項目發動攻勢不同,9月27日的反彈并無實際利好的支撐。而傳聞中的監管層停止IPO等消息最終被證偽,回過頭來看,所謂的利好大多是投資者在市場上漲之后所找的原因,最終無一兌現。更值得玩味的是,若反彈是始于朦朧的利好傳聞,那么9月28日大盤理應通過調整的方式來回應所謂“利好”的落空,但恰恰相反,滬深兩市在早盤低開后震蕩走高,個股更是呈現普漲現象。由此可見,9月27日的反彈始于資金自發地買入,而非借“利好”的炒作,且從個股異動表現來看,其背后的“國家隊”色彩濃厚。
其次,從成交量能來看,9月27日與28日市場的反彈,量能呈現溫和放大趨勢,資金并未出現“頭腦發熱式”的搶盤,資金布局顯得有條不紊,這令投資者不免聯想到了2009年初到2009年春節前的反彈行情,在經濟見底預期與寬松政策落實預期的重疊下,市場人氣逐漸回歸,周期股迎來估值修復行情。
一方面,日前上交所金融創新實驗室發布研究報告顯示,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顯著低于成熟市場,處歷史最低位。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標普500為14.19倍,道指為12.75倍,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為12.60倍,日經225為35.68倍。而目前上證指數市盈率僅10.3倍(上證180指數市盈率為9.1倍),不僅低于成熟市場,也低于2005年6月6日和2008年10月28日兩個階段性低點的14.6和12.5倍(上證180指數市盈率分別為12.6和12.4倍)。也就是說,滬深兩市已經具備估值修復行情的必要條件。
另一方面,近兩年來,A股幾乎沒有出現過一次超過20%幅度的反彈,市場一直處于無抵抗下跌的運行格局,這在一般熊市中也極為少見。市場人氣已低至冰點,在場外資金并不匱乏的情況下,高凈值人群的財富配置更傾向于“繞行”A股。而正所謂“否極泰來”,在連續擊穿“鉆石底”與2000點整數關口后,市場迎來修復性反彈只是時間問題,從時間窗口來看,9月7日的一陽指雖然是“搶跑”,但也將市場人氣壓至了新的“冰點”,這也為后續的反彈提供了更好的契機。
結合內外因素來看,基本面悲觀預期基本兌現,但政策的寬松力度與流動性向好的趨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利空的相對確定與利好的相對不確定為市場構筑了良好的反彈氛圍。9月底的反彈或只是開始,10月份或是一個充滿驚喜的月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