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來國慶節后首日滬指4漲2跌 首日行情成轉折
中新網9月29日電 9月的A股艱難地收了一根陽線,終結月線4連陰。回顧近6年來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滬指的表現,滬指有4次上漲,2次下跌。對于節后的走勢,券商看淡的情緒偏濃,由于節后逆回購資金到期,資金面則是市場各界關注的重點。
9月滬指艱難收陽最后兩個交易日立功
9月6日歐央行表示新國債購買計劃不設規模上限,A股在7日大漲,滬指當日收漲3.7%,單日上漲75點,一舉突破10日、20日、30日均線壓制,2100點整數關口一舉收入囊中。
相比歐洲的寬松政策,A股對于美國QE3的如期而至,似乎冷淡了許多。13日美聯儲決定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滬指在14日僅微漲0.64%。市場分析人士稱,此次美國量化寬松并未明確總購買規模以及實施期限,同時QE3早在預期之中,市場對于消息的消化已經比較充分。
外圍市場的量化寬松消息歸于平淡之后,滬指開始糾結的尋底。26日滬指盤中一度跌破2000點,探至44個月新低1999.48點。
就在市場大喊滬指進入“1時代”的同時,A股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強勢反彈,滬指27日和28日分別上漲2.6%和1.45%。借著兩個犀利的反彈,滬指終在9月收陽,終結月線4連陰,全月上漲1.89%。
六年來國慶后首個交易日A股漲多跌少首日行情成轉折
回顧2006年~2011年6年間國慶節后首日A股市場表現,有4次出現上漲,2次下跌。
2006年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為10月9日,市場開門紅,滬指漲1.88%,其后一路上揚,直至年底基本處于牛市行情,當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指大漲4.2%。
2007年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為10月8日,滬指大漲2.53%,至10月16日,滬指盤中最高摸至6124.04點,成為A股有史以來的最高頂點。
2008年,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10月6日,滬指大跌5.23%,隨后一路走弱,到10月28日,當日探得最低點1664.93點,形成近4年來的大底。
2009年,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10月9日,滬指大漲4.76%,然后一路上揚到11月24日,最高見3361.39點,成為階段性高點。
2010年國慶節后,10月8日為節后首個交易日,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觸發市場上漲行情,當日滬指漲3.13%,其后漲到3186.72點,漲幅有20%。
2011年10月10為當年國慶后的首個交易日,當日滬指跌0.61%,收報2344.79點,隨后的交易日盡管漲跌互現,但滬指總體進入熊途,直至今年國慶前的2000點多空爭奪戰。
中期股市下降趨勢可能性大市場關注資金面
銀河證券認為,新股發行再次開始,經濟數據不理想,股票保證金連續創新低,部分資金繼續撤離股票市場,政策期望已減弱,黃金周后三季度經濟數據將出臺,總體預測并不樂觀,中期市場繼續下降趨勢的可能較大。
招商證券表示,沒有利好政策大盤走勢難有改觀,震蕩拉鋸在所難免。對于滬指2000點心理關口終被跌破,招商證券認為后市多空雙方將在2000點附近展開爭奪。
資金面始終是市場重點關注的對象。10月逆回購到期規模達到6500億,巨大的到期量與節后季節性財政存款上繳等因素疊加,將加劇節后資金緊張狀況。
業界有專家分析稱,解困節后流動性的一個辦法就是降準,既可沖抵到期逆回購,又可降低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同時向市場表明央行穩投資、穩增長的態度和決心。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表示,從央行手段來看,到期再發同等規模甚至更大規模的逆回購,對沖就可以,不一定動用存款準備金率手段。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認為,未來降準與否取決于外部經濟是否惡化,中國不能采取“危機式”的調整。
相關新聞
更多>>